您的購物車內沒有商品!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內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烜赫著名帖也。」此載略與今傳本異。摹刻本甚多,傳世拓本最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文徵明朱釋本、吳寬本、姜宸英藏本等。唐蔡希綜《法書論》說:「晉世右軍,特出不群,穎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創立制度,謂之新草,今傳《十七帖》是也。」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 上野本十七帖,亦屬館本系統,又稱唐拓館本,原為清康熙年間姜宸英所藏,現為大阪上野氏有竹齋所藏,鉤摹精細,點畫豐富,經日本書法字帖出版重鎮「二玄社」出版字帖珍品「二玄社原色法帖選」後,再為學習書法的學習者,整理出版此套「新裝版 擴大法書選集」,將字體放大,黑白分明的印刷,更能讓初學者容易臨摹學習。
《聖教序》的由來:唐代僧人玄奘法師西行取經 ,歷盡千辛萬苦,冒生命危險,才到達印度。在他取經回歸長安時,舉國為之震動,太宗對於玄奘艱苦取經的偉大精神非常感動,並謂 「勝朝盛事」,對於他在佛學方面的成就,也極端推崇,於是為其翻譯的《瑜伽師地論》賜予序文,這便是《聖教序》的由來。
《聖教序》成文以後,為了永垂後世,昭示天下,乃籌備將其刻於碑石流傳,又因為太宗皇帝深愛羲之書法,故請弘福寺沙門懷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書法拼就《聖教序》全文。其碑字由懷仁借內府所藏王羲之真跡,歷時25年集募而成,故為世所重。
日本書法字帖出版重鎮「二玄社」出版字帖珍品「二玄社原色法帖選」後,再為學習書法的學習者,整理出版此套「新裝版 擴大法書選集」,將字體放大,黑白分明的印刷,更能讓初學者容易臨摹學習。
蘭亭集序,又稱作《禊序》、《蘭亭序》、《禊帖》、《臨河序》、《蘭亭宴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 王書真跡據傳已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唐太宗得到真跡時,即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世稱「唐人摹本」。今存的摹本以「神龍本」最為著名,該帖共28行,324字,章法、結構、筆法都頗得原本神韻,被認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則首推「定武本」。
書法在中國文化裡和文學、繪畫平行、融滙,自成一格視覺藝術審美對象。本卷以王羲之和王獻之為中心,收錄西元317年東晉初至420年其滅亡共104年間之書蹟,石刻拓本。詳細解說歷史及藝術美感,卷後附此一時期的大事年表,書人小傳,嚴謹的編輯,詳細的考究,值得珍藏。
此套書出版年代已久,可能會有泛黃、斑點等紙質氧化、沾黏等書籍老化現象。
書法在中國文化裡和文學、繪畫平行、融滙,自成一格視覺藝術審美對象。本卷收錄自北魏滅北凉,統一華北時起,至西元581年北周滅亡止間的書蹟。本篇只收錄北朝書蹟,詳細解說歷史及藝術美感,卷後附此一時期的大事年表,書人小傳,嚴謹的編輯,詳細的考究,值得珍藏。
書法在中國文化裡和文學、繪畫平行、融滙,自成一格視覺藝術審美對象。本卷收錄西元420年南朝宋初至589年陳亡共170年間之書蹟,併收相當於此期的新羅書蹟。詳細解說歷史及藝術美感,卷後附此一時期的大事年表,書人小傳,嚴謹的編輯,詳細的考究,值得珍藏。
書法在中國文化裡和文學、繪畫平行、融滙,自成一格視覺藝術審美對象。本卷收錄三國魏建國時始,至西晉滅亡止97年間,十六國之書蹟,以及同時期高句麗之磚、石刻與墓誌。詳細解說歷史及藝術美感,卷後附此一時期的大事年表,書人小傳,嚴謹的編輯,詳細的考究,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