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再版中)貝多芬 狄亞貝里33.C小調32 變奏曲之研究

(再版中)貝多芬 狄亞貝里33.C小調32 變奏曲之研究
(再版中)貝多芬 狄亞貝里33.C小調32 變奏曲之研究

    貝多芬狄亞貝里( Diabelli )主題33段變奏曲,在鋼琴變奏曲的地位是極爲突出與超凡的,曲意精深,變化莫測,如同33個獨立 的作品,且技巧艱難,不是一般演奏者所能駕馭;c 小調32段變奏曲是一首較受廣泛重視,且深爲一般演奏者所 喜愛的變奏曲。它雖然曲式結構簡單,但卻提供了一切鋼琴技巧的磨 練,在短短的八小節樂句裡,充分發揮了至高無上的音樂精神,是貝多芬中期鋼琴的經典之作,

NT 238
NT 250
未稅: NT 238

簡介

【自序】

董學渝女士多年來不斷地從事於貝多芬 c 小調變奏曲及 Diabelli 變奏曲的研究,其研究成就可由幾方面看出:對這兩首作品形成 的歷史背景,作了詳細的闡述,它們在作曲技巧上的特色,與它們在 音樂史上風格的地位,都作了深入的分析。藉此,她對於貝多芬鋼琴 曲的銓釋者,在風格及音樂藝術性的再現上,提供了一個極有價值的 助益。更因爲這兩首貝多芬變奏曲,本身在音樂上的高度要求,使它 們成爲鋼琴家們艱鉅的挑戰,所以這本書的出版,必定會引起極大的興趣。

本書的作者,在我維也納音樂院的鋼琴課上,學習古典鋼琴作品 ,其表現十分優異,在此我預祝她這本書得以廣爲流傳,並獲得許多 有心讀者的喜愛,好使得貝多芬高度藝術的傳統,尋覓到更多知音的迴響。

Viktor Teuflmayr
1992年10月維也納

 【前言】

國內愛樂者及彈奏者,對貝多芬的鋼琴曲目,一般均較著重於奏鳴曲 ( Sonata ) ,而疏於變奏曲 ( Variation ) ,特別是狄亞貝里 ( Diabelli ) C 大調主題33段變奏曲op.120,更是久聞其名,而未能深入接觸。其一是因爲它本身曲意精深,變化莫測,如同33個獨立 的作品,且技巧艱難,不是一般演奏者所能駕馭的。其二是在它歷時五十五分鐘的演奏時間,對一般音樂會中,曲目上較難作安排,故較不爲演奏家所青睞。其三是因爲較缺乏此曲的詳細參考資料,故導致國內許多愛樂者對它的陌生及疏遠。事實上狄亞貝圼主題33段變奏曲,在鋼琴變奏曲的地位是極爲突出與超凡的,它在整個變奏曲的歷史上,僅有巴哈的郭登寶變奏曲 ( Goldberg Variations )、才堪能比擬,因此對貝多芬這最後一首鋼琴鉅作,實有必要加以介紹及敍述。

由於筆者對貝多芬鋼琴變奏曲獨有所鍾,今在他二十首變奏曲裡,選了 c 小調32段變奏曲與狄亞貝里33段變奏曲,作爲本書之專題研究,其意義願説明如下:

 c 小調32段變奏曲是一首較受廣泛重視,且深爲一般演奏者所 喜愛的變奏曲。它雖然曲式結構簡單,但卻提供了一切鋼琴技巧的磨 練,在短短的八小節樂句裡,充分發揮了至高無上的音樂精神,是貝多芬中期鋼琴的經典之作,在鋼琴教學史上,更是不可多得之優良教材。

筆者曾讀了很多有關狄亞貝里主題33段變奏曲的研究報告,大多針對它的分段及某幾個變奏曲略爲説明,僅有 William Kiderman (英文版) 及 Arnold Munster (德文版) 有較詳細的解説,但對鋼琴技巧上應如何彈奏,音樂上如何表達,則極少説明。至於一般較熟悉的 c 小調32段變奏曲,其分析研究也僅是普通的概述而已。所以爲補上這一方面的缺欠,也是基於過去多年筆者對貝多芬變奏曲研究的興趣,除了對曲子引介筆者自己對分段之看法外,另對每一個變奏曲再作一詳細的分析。至於彈奏技巧方面,op.120 因每一變奏曲爲兩段式,且大多爲32小節,故分上下兩樂段敘説,而 c 小調32 變奏曲因僅有8小節,故就觸鍵、踏瓣、力度,三方面來敘説。

1991〜92年,筆者曾在國立維也納音樂大學,作一年的短期進修研究,在該校托福麥爾 (  Teuflmayr ) 教授熱心的指導下,研習古典鋼琴作品,特別對這兩首變奏曲的研究,獲益匪淺。托教授不僅在 鋼琴技巧上,給予各種練習方法的幫助,更就維也納傳統的音樂風格 ,在樂曲的演繹上作詳細的詮釋,特於此誌謝。

本書資料的參考來源,德文方面取自於國立維也納音樂大學,英 文資料取自於美國南加州大學音樂院及印第安那大學音樂院。本書著 作多有疏漏之處,尚盼各先進專家及師長們賜予指正。

董學渝謹識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於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

【目錄】


前言
第一篇變奏曲概論

第二篇狄亞貝里33段變奏曲op.120
 第一章狄亞貝里33段變奏曲op.120導論
  第一節背景
  第二節完成經過
  第三節與貝多芬同期作品之影響
 第二章狄亞貝里33段變奏曲op.120研究
  第一節主題與結構
  第二節調性與和聲
  第三節節奏與速度
  第四節主題,變奏1〜變奏10分析及彈奏法
  第五節變奏11〜變奏19分析及彈奏法
  第六節變奏20〜變奏23分析及彈奏法
  第七節變奏24〜變奏28分析及彈奏法
  第八節變奏29〜變奏33,尾奏分析及彈奏法
 第三章狄亞貝里33段變奏曲op.120評論
  第一節評論David Porter之分段
  第二節評論Hans Von Bulow之分段
  第三節評論Karl Geiringer之分段
  第四節評論Jurgen Uhde之分段
  第五節評論William Kinderman之分段
  第六節評論August Halm之分段
  第七節評論Arnold Munster之分段
  第八節筆者之分段
 第四章狄亞貝里33段變奏曲op.120結論

第三篇 c 小調32段變奏曲Wo080
 第一章 c 小調32段變奏曲導論
 第二章 c 小調32段變奏曲研究
  第一節主題,變奏1~變奏11分析及彈奏法
  第二節變奏12〜變奏16分析及彈奏法
  第三節變奏17〜變奏30分析及彈奏法
  第四節變奏31〜變奏32,尾奏分析及彈奏法
 第三章 c 小調32段變奏曲結論

第四篇總結
主要參考書目
外文書目
中文書目

附錄(一)貝多芬鋼琴變奏曲曲目表
附錄(二)貝多芬生平年代表
參考資料

 

【內文選讀】

第一篇 變奏曲概論

變奏曲在音樂曲式的演變中,可説是相當重要且深具特色的一環。它的形成和音樂的產生,可説是並行的,也就是説,自人類有音樂的開始,就有變奏曲的形式。顧名思義,變奏曲式是依據一個主題 ( Theme ),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在其旋律、和聲、節奏、調性上, 陸續地給予變化、裝飾、重覆,而產生的一種曲式。它可以當作獨立的作品:如巴哈郭登寶變奏曲 ( Goldberg Variations )、貝多芬狄亞貝里33段變奏曲 op.120 ;亦可出現於較大作品樂章中,如奏鳴曲:貝多芬奏鳴曲op.110 ;四重奏:貝多芬絃樂四重奏 op.135 ;及交響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十六、十七世紀,變奏曲的主題常從熟知的旋律或頑固低音中產生,如夏康舞曲 ( Chaconne ) 較有嚴格的曲式結構。而十八、十九世紀則較盛行主題與變奏 ( Theme and Varoation ),即將主題旋律陳列在最前面,後面則接著連串的變奏,曲式介於嚴格與自由之間。至於二十世紀的作曲家,風格更趨向自由化,以一個起源於主題的節奏或曲調的動機當作起點,自由的展開,而不須有任何其他有關的主題作根據,可稱謂"自由變奏"。〔註一〕關於變奏曲本篇將從(一)主題的形成;(二)變奏的型式;(三)變奏的要素;(四)變奏的演進,四方面來概述之。


(一)主題的形成
通常主題都是簡短的曲調,十六至三十二小節,二段式,但也有由一或三段式形成的。主題旋律有作曲家自創的:如貝多芬六段變奏曲 op.34 ,有採自另一作曲家譜寫的:如貝多芬狄亞貝里三十三段變奏曲 op.120 ,有取自民謠旋律的:如貝多芬六段變奏曲 op.76 「 土耳其進行曲」採自俄國民謠。它們的主題有一定清晰的曲調,且是一個有一定結尾的成熟曲調,因此每一個變奏都有完整固定型式的結尾。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變奏,旋律放置於低音聲部,以一段四小節...


 

 

目錄

000112970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特徵西洋古典
適用對象大師級
古典作曲家Beethoven L.V. 貝多芬
裝訂精裝
形式
出版年代80年代
外型尺寸約B5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