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譯叢 I :近代建築史
-
回頭看看近代建築的歷史,每一個具有歷史性風格的時期,為追求其本身所特有的表現,都得尋找到適合其所希望的材料;有了鋼鐵和鋼筋混凝土這一人造的材料,才發生重大的變化。作者,能把現代建築運動之幾個重要觀念提出,並加以簡單扼要的敘述。輔以不下數百幅的圖片說明
- 庫存狀況: 缺貨
- 出版社: 臺隆書店
- 作者: Jürgen Joedicke
- 譯者: 孫全文
- 編訂者: 王錦堂
- 系列名稱: 建築譯叢
- 總書頁: 268
- 商品編號: K16
簡介
【譯序】
建築史所牽涉的範圍甚廣,欲把它了解清楚,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欲徹底了解柯比意,則需了解西方世界一脈相傳的古典主義傳統,欲了解機能主義之含義,則可追溯至古希臘之思想家們,難怪在這種繁重之負擔下,建築史這一範疇愈來愈不受重視了。一般讀者在不勝查宇典之麻煩下,即使讀完建築史,充其量不過是多記了些大師的名字及作品,及一些膚淺的觀念而已,能夠建立自己的觀點,已是甚為難得了 ,因此易於變成幾位大師的應聲蟲及形式之奴隸,而不知其形式背後的真精神所在。
現代建築運動之起源,雖甚為複雜,但若審慎研究起來,仍可整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來。本書的作者,能把現代建築運動之幾個重要觀念提出,並加以簡單扼要的敘述。更難得的是,舉出不下數百幅的圖片加以說明,以幫助讀者易於了解。本書用來研究建築史雖不甚完整,但必是一本良好的參考書。
近來國內建築書籍之翻譯工作遂漸興盛起來,此對於建築界及建築系同學來說,是頗為欣慰的事,譯者只是想多加一份力量,若能對讀者們有所幫助則就感幸甚了。
書中人名地名等凡已有通用者均按俗譯者,不再另譯,如勒•柯比意、巴黎等,凡未見有譯音者則參照商務棕合英漢大辭典或遠東英漢字典重加選譯。為了參考與譯音之統一,書後附列英漢漢英索引以期便於檢索。
譯文倉促草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尚望海內前輩與讀者們不吝多多指正是幸。
譯者於東海大學
六十三年七月
【內文選讀】
緒言
19世紀,是小說和抒情詩的偉大的時代,在音樂與繪畫方面的重要作品相當豐富,但在空間組繳和計劃方面,並未能發展出什麼獨特的藝術形式來。這是個沒有代表當代建築風格的時代,一意自信的依賴過去的建築式樣,以掩藏內在的不安。過去已成為一座倉庫,每一種風格皆迅速復甦,假哥德式和新浪漫式,文藝復興式樣的再興,以及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式樣,都加以無限制的抄襲。對於產生這些特殊形式的背景,不加以理會即以為已足。宗教建築,採用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銀行建築選用陶立克式 (Doric)和愛奧尼亞(Ionic)式柱子,以顯示其財富之穩固和體面,而在巿政廳的建築中,中產階級的虛榮浮誇,表現於懷念城市黃金時期之晚期哥德式和文藝復興時期。即使是普通中產階級住宅,仍脫不了各種式樣的爭奇鬪艷,模仿佛勞倫斯,羅馬,和威尼斯貴族之文藝復興式別墅。
但是,即使在崇拜過去的彩飾的門人之中,也出現了優越的建築師,如高特弗萊得•薛柏(Gottfried Semper) 和尤金•埃瑪紐爾•維奧列多(Eugene Emmanuel Viollet-le-Duc)。他們二人著有巨作而遠超過諂媚的風範主義人士。有的建築師曾試圖以他們自己的語彙來申論,即使他們用的是過去的文法和字彙,但是,他們的努力大部份是註定失敗的。同時發生的知識上的革命和社會的劇變,在完全以傳統思想為根據的觀念上,再也找不到響應了。
19世紀建築面臨的問題,其多變性與繁重是無與倫比的,一直延續至我們這一世紀仍未能予以解決。大約在1800年,工業革命剛開始,人口迅速增加,130年之內,英國的居民數由9百萬增加至4千5百萬,德國由2千4百萬增加至6千6百萬,美國由5百萬增加至1億2千3百萬。……
目錄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裝訂 | 精裝 |
形式 | 書 |
出版年代 | 9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