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和弦外音而設計的135變奏練習曲
作者以哈農鋼琴教本的模進法為基礎加上變奏技巧,以主三和弦的分解和弦音:主音、中音、屬音為骨幹,在其前後或中間加入和弦外音編寫成135首變奏練習曲,將和弦理論溶入於鋼琴曲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所有三和弦及和弦外音的知識,奠定和聲學基礎。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原文書名: 135 Studies In Variation For Non-Chord Tones
- 作者: 張統星
- 出版日期: 1970/1/1
- 總書頁: 135
- 商品編號: P260
簡介
【135變奏練習曲】
一、曲名釋義:本書定名為「135變奏練習曲」。
135除代表一百三十五首數目上的意義之外,另含有運用大(小)音階的第一(Do)、第三(Mi)、第五(Sol)音級所構成的各調主和弦,加上和弦外音寫成變奏型式的練習曲。
二、寫作動機:
1. 導因於Hanon六十首練習曲。從開始學習鋼琴不久,教師即指定Hanon必須彈奏的教本,那時所知道的Hanon是一本樂譜的名字。進入音樂系之後,Hanon仍為必彈的練習曲,上課時很容易就通過了。到了為人師表當起鋼琴教師的時候,才發現Hanon原來是一個人名,以人名作為書名,在我國實是罕見。為了要教學生,就得研究每一首的練習要點。教得次數越多,越發現這本書的重要;越研究越感覺Hanon的偉大,因為他能用簡短的素材以模進法寫成一本大家都必須練習的樂曲,使學生因而具備了鋼琴家最基本的指法基礎。
2. 由於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民國四十八年任教迄今,已屆三十個年頭。學生的年齡從四歲到五十歲,包括男女老幼。所發現的問題,從鋼琴的指法到音樂理論,可謂包羅萬象。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音樂科系的學生中,普遍有下面幾種現象:
(1) 彈奏鋼琴時,採用死背的方式,不知道左、右手的音符有著密切的關係。
(2) 練習鍵盤和聲時,左手彈對了和弦的根音,但不知右手是那幾個音。
(3) 演出或考試時,一時大意,只記得右手的曲調,卻記不起左手的音符,於是無法接下去,只好再從頭開始。
(4) 彈奏時會用固定唱名法唱出曲調的唱名,但卻不知道某音是某調的第幾音級。
(5) 已經會背譜彈奏的樂曲,但說不出主音與調名。
(6) 分析樂曲的和聲,無法肯定的指出和弦音與和弦外音。
為了改善前面幾點缺失,筆者乃運用Hanon的模進法加上變奏的技巧,寫作了一百三十五首練習曲,將和弦理論溶入於鋼琴曲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所有三和弦及和弦外音的知識,奠定了和聲學的基礎。
三、研究範圍:以大(小)三和弦的和弦外音為範圍。包括:
1. 經過音:從一個和弦音,以全音或半音同向進至相鄰的和弦音,這兩個和弦音之間的音,稱為經過音(passing note)。略記“p”。可分為
(1) 單經過音:兩和弦音之間只有一個經過音,稱為單經過音〈Single passing note)。簡稱為經過音。
(2) 雙經過音:兩和弦音之間有兩個經過音,稱為雙經過音(Double passing notes〉。
(3) 半音階經過音:兩和弦音之間有三個以上的經過音,完全依照半音階進行者,稱為半音階經過音(Chromatic passing note)。
(4) 二重經過音:兩個聲部的經過音,稱為二重經過音(Passing note in two parts)。
2. 助音:同度音之間的鄰音稱為助音〈Auxiliary note)。略記“Au”。可分為
(1) 上助音:在和弦音上方二度之助音,稱為上助音(Upper auxiliary note)。
(2) 下助音:在和弦音下方二度之助音,稱為下助音(Lower auxiliary note)。
(3) 雙助音:同度音之間有上、下兩個助音,均位於拍中弱部者,稱?雙助音 (Double auxiliary note)。
(4) 二重助音:兩個聲部的助音,稱為二重助音(Auxiliary note in two parts)。
3. 倚音:位於強拍或拍中強部的鄰音,稱為倚音(Appogiatura)。可分為
(1) 上倚音:在和弦音上方二度之倚音,稱為上倚音(Upper appogiatura)。
(2) 下倚音:在和弦音下方二度之倚音,稱為下倚音(Lower appogiatura)。
(3) 雙倚音:和弦音的前方有上、下兩個倚音,其中有一音位於強拍或拍中強步者,稱為雙倚音。
(4) 二重倚音:兩個聲部的倚音,稱為二重倚音(appogiatura in two parts)。
商品說明
4. 掛留音:兩個不同和弦的連接,前和弦的弦音藉著連結線延留到後和弦,成為和弦
外音,這和弦外音稱為掛留音(Suspension)。略記“S”。
5. 先來音:兩個不同和弦的連接,後和弦的和弦音提早出現在前和弦,成為前和弦的和弦外音,這和弦外音稱為先來音(Anticipation)。略記“An”。
6. 鄰音:與和弦音相差二度但無法劃歸經過音、倚音或助音的和弦外音,本書稱為鄰音(Neighboring tone〉。略記“N.”。可分為
(1) 前鄰音:兩和弦音之間有一個和弦外音,與前音成跳進,與後音成級進,這和弦外音稱為前鄰音(The neighboring tone approached by skip〉。
(2) 後鄰音:兩和弦音之間有一個和弦外音,與前音成二度音程,與後音成跳進,這和弦外音稱後鄰音(The neighboring tone left by skip)。
(3) 二重鄰音:兩個聲部的鄰音,稱為二重鄰音(Neighboring tone in two parts〉。
四、 寫作方法:以主三和弦的分解和弦音(主音、中音、屬音)為骨幹,在其前後或中間加入和弦外音寫成變奏練習曲。
五、 設計要點:第一首為全書的骨幹,第一小節的高音部分為主曲調,全書一百三十五首均依據此主曲調加以變奏。
有關音樂理論部分:
1. 和聲方面:
(1)和弦進行採用下屬調進行法,即逐下節將和弦的根音往下進行完全五度。和弦名稱如下:
① 大調:
C-F-Bb-Eb-Ab-Db-F#(Gb)-B-E-A-D-G-C
② 小調:
Cm-Fm(A#m-D#m-G#m,Bbm-Ebm-Abm)C#m-F#m-Bm-Em-Am-Dm-Gm-Cm
改為小調練習時,每曲均包含十二個小調的主和弦(No.4除外)。
(2) 除了第二、三、四首外,每小節的三和弦均可作為次小節的屬和弦。
(3) 以第一、二小節為模型,每兩小節作下行大二度的模進〈只有在第三次模進時,因Gb必須轉換F#,故將大二度改為減三度記譜)。最後終止在第一小節的三和弦。
(4) 第一小節高、低音部均用分解和弦的寫法。高音部從中音Mi開始下行;低音部從根音Do開始上行。
2. 對位方面:第一首練習曲
(1) 第一小節採用一對一的對位法寫成。二聲部的音程3度―6度―8度―3度。
(2) 第二小節是第一小節的轉位,但為下屬調。二聲部的音程6度―3度―8度―6度。
3. 曲調方面:根據第一首練習曲第一小節的高音部主曲調作各種變奏。參見Inhalt。
4. 節奏方面:本書旨在認識與運用和弦外音,故不作較難節奏的變奏,但力求不用相同的節奏。
有關練習曲內容部分:要練習和弦外音,必先確定和弦音,筆者根據此原則創作一百三十五首練習曲如下:
1. 和弦音練習曲:No. 1~No. 16
2. 經過音練習曲:No. 17~No. 34
3. 助音練習曲:No. 35~No. 67
4. 倚音練習曲:No. 68~No. 101
5. 掛留音練習曲:No. 102~No. 105
6. 先來音練習曲:No. 106~No. 109
7. 鄰音練習曲:No. 110~No. 135
六、本書在音樂教育上的功能
1. 能辨識十二個用音名記號所代表的大三和弦。
2. 能辨識十二個用音名記號所代表的小三和弦。
3. 可熟習各調主和弦的位置與構成音及其彈奏法。
4. 可熟習各調V-I的和弦進行法。
5. 可熟習各調音階的位置與唱名,增強視唱(奏)的能力。
6. 能增進學生的音感。
7. 能學到四拍子各種節奏的奏法。
8. 能了解同主音大、小調的關係與奏法。
9. 能使雙手德到均衡的彈奏技巧。
10. 能奠定對位音樂的彈奏技巧。
11. 可熟練重升記號與重降記號的視譜彈奏法。
12. 能說出各種和弦外音的名稱。
13. 能運用各種和弦外音寫作變奏曲。
14. 能增進即興演奏的興趣與技能。
15. 能學到變換指法的知識。
16. 能增進移調彈奏的能力。
17. 具備有和弦外音辭典的功能。
七、練習時應注意的事項:為求充分發揮前述的教育功能,練習時應注意下列各點:
1. 要了解:C和弦就是C大調的主和弦。
F和弦就是F大調的主和弦。
降B和弦就是降B大調的主和弦。餘類推。
2. 要背唱主曲調:
(1) 練習時,用首調唱名法背唱主曲調(Mi―Do―Sol―Mi)到最後一小節。
(2) 再用同樣的方法背唱第一小節的低音曲調(Do―Mi―Sol―Do)到最後一小節。
3. 要記住兩小節雙手的音程:3度―6度―8度―3度 | 6度―3度―8度―6度|。
4. 改用小調練習時,要了解Cm就是c小調的主和弦,Fm就是f小調的主和弦。
5. 為了適應大人與兒童均能練習本書的練習曲,除有圓滑線的音符外,均可採用斷奏法練習。沒有註明指法的地方,均可選用適合自己的指法。
6. 從第十七首起就是和弦外音的練習曲,彈奏時必須了解和弦外音的名稱,如經過音、助音、倚音……等。
7. 從慢速度練到所能夠達到的快速度,以不會彈錯為原則,並且要背譜彈奏。
8. 每一首練習純熟後,可改從任何一小節開始作十二個大(小)調主和弦的循環練習。
9. 領悟力好的學生不必每一首練習,可挑選其中重要的加以熟練即可。
【作者簡介】
張統星,1932年12月5日生於福建省。
學歷
台灣省台北師範學校普通科畢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結業
經歷
台灣省基隆市國民學校教員
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校音樂科教員
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專科學校音樂科講師、副教授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教授
國立編譯館「國民小學音樂課本及教學指引」編輯小組委員
教育部「國民小學音樂設備標準」修訂委員
著作
101種基本伴奏法 樂韻出版社
為和絃外音而設計的135種變奏練習曲 全音樂譜出版社
音樂科教材教法 全音樂譜出版社
基礎聽唱教本 全音樂譜出版社
IIVV句型和聲學 上、下冊(附解答) 全音樂譜出版社
台灣光復後「北師音樂教育發展史」樂韻出版社
經過音研究 樂韻出版社
榮譽
曾榮獲行政院國科會三度頒發著作甲種獎,並當選為國科會優等研究講助費獲獎人
當選北師百周年校慶首屆傑出校友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記譜法 | 五線譜(一般)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特徵 | 兒童適用 |
適用對象 | 進階 |
樂器 | 鋼琴 |
裝訂 | 平裝 |
形式 | 譜 |
出版年代 | 9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A4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