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流落民間的貴族:拔罐療法

流落民間的貴族:拔罐療法
流落民間的貴族: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傳統經穴療法中重要的方式之一,為免先人智慧失傳,作者將其畢生所學、所用,輯錄整理,並合入已故針灸大師董景昌的《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原著與作者加上之修訂,全書近500頁,可謂經穴療法之集大成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大陸書店
  • 編訂者: 薛繼勇
  • 總書頁: 480
  • 商品編號: R001
  • ISBN: 9789867061287
NT 570
NT 600
未稅: NT 570

簡介

【概論】

拔罐療法是傳統經穴療法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它是以杯罐為工具,再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杯罐中的空氣排除,而使之成為真空狀態、產生負壓,以便吸拔於皮膚的特定部位及穴位,造成皮膚局部充血或瘀血,從而達到刺激經穴、產生效果的一種「以外治內」之傳統療法。

拔罐療法是一種安全又易於使用,並且有刺激面積大,又無侵入性等優點,故更容易為患者所接受,適宜在民間和家庭推廣。同時罐療又可與其他任何療法結合應用,相輔相成,更可以提高療效。

一、罐療之古今
拔罐療法早在晉代,即出現在葛洪的著作中,但當時稱之為「角法」,是用獸角製成的孔筒,來拔瘡腫的膿血,宋代有用「火筒法」治久咳,明代有「竹筒」吸毒法,直至清代才真正將罐療應用於經穴,一改以往以病處作為拔罐部位的方式,採用吸拔穴位,至此拔罐療法真正得到突破性的進展,與針療、灸療,並列為「刺灸法」中的一項療法。但至大清道光二年,清太醫院取消刺灸科,罐療也隨之流落於民間,但因為它具有多方面的優點,所以在民間更廣泛流傳及應用,因此罐療就成為了「民俗療法」。

二、罐療之功效
拔罐療法是源於經穴療法的一支,其原理也是來自於傳統醫學,經由透過經穴的刺激以達到行氣活血、通經活絡、平衡陰陽及內臟功能,以達到增強免疫力和循環代謝的效果。具體而言,其功效如下:
(一)通過拔罐的局部吸力,會造成局部淺層組織充血或瘀血,有助於血液循環及促進新陳代謝,並增強了體內自我調節能力與殺菌能力及炎性滲出物之吸收得以加強,令白血球之噬菌力亦隨之加強,使局部的病理產物如細菌、毒素等可以更快地排泄出去,炎症自可得到消退並迅速消失。
(二)由於局部刺激,還可透過刺激末稍神經系統反射到大腦,使其興奮增強而能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對細胞免疫力具有增強作用,從而可增進人體的防禦機能,有助於人體疾病的康復。
(三)拔罐可使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增強,並使肌肉和末梢神經得到充份的營養,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藉神經之反射,調整其局部血液的運行,使充血部位之血液有新陳的交替,故可增加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並恢復人體活力及恢復體力。
(四)臨床證明,拔罐後汗液排泄增加,毛孔張開,裡面的風寒可以排泄出來,故可幫助排泄掉體內代謝的廢物及達到降溫作用,所以有退熱的功效。
(五)有學者研究認為,拔罐會使表皮瘀血,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著體液進入人體循環,刺激各個器官,增加其功能活動,促進代謝旺盛,調整全身功能,增強抵抗力,從而增強自身免疫功能。
(六)拔罐與刺激素有相類似的刺激作用,如細胞、神經、內分泌腺的內分泌功能,藉吸拔的刺激,由大腦起調整作用,從症候上逐漸好轉,衰弱的症狀因而消失。

三、罐療之禁忌
(一)有出血傾向之人如:紫斑症、血友病患者等。
(二)高熱、抽搐、痙攣、醉酒、高度神經質、狂燥不安、不合作者等不宜拔罐。
(三)有嚴重肺氣腫及活動性肺結核的患者,其胸、背部不宜拔罐。
(四)心力衰竭或身體極度虛弱,形體過度消瘦、皮膚失去彈性而鬆弛者,及毛髮多的部位不宜拔罐。
(五)皮膚有潰瘍、破裂處、傳染性皮膚病、皮膚嚴重過敏、面部癤腫、體表大血管處、局部原因不明的腫塊、癌腫、血管及淋巴聚及處,其局部皆不宜拔罐。
(六)惡性腫瘤患者不宜拔罐。
(七)外傷、骨折未完全癒合前,靜脈曲張、韌帶斷裂、急性軟組織損傷等之局部位置,皆不宜拔罐。
(八)孕婦之腰、下腹部、乳房、合谷穴、三陰交穴,崑崙穴等不宜拔罐,其他部位之刺激亦不宜強烈。
(九)突然昏迷不醒,且原因不明者,不宜拔罐。
(十)嚴重水腫、腎衰竭、肝硬化、腹水、心臟衰弱、嚴重血管硬化、嚴重糖尿病患者等皆不宜拔罐。
(十一)過飽、過饑、過渴、疲勞過度、恐懼者,皆不宜拔罐。
(十二)五官及二陰處不宜拔罐。

四、罐療之注意事項
(一)避風寒、保溫暖、避免著涼。
(二)罐口必須光滑完整,否則會傷及皮膚。
(三)拔罐時間一般為5—15分鐘,急症可一日拔一次,慢性病症可隔日一次,連續10—15次為一個療程。
(四)拔後覺得局部發熱、發緊、涼氣外出、溫暖舒適等為正常現象。
(五)拔後如覺緊而疼或灼熱難忍,就應將罐子起下,可能拔太緊了。
(六)如患者拔罐後有頭暈眼花、心煩想嘔或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呼吸急促,甚至有抽搐時,這是「暈罐」,必須將罐立即起下,使患者平臥喝些溫開水即能恢復。
(七)暈罐如已平臥且喝溫水後,仍覺胸中鬱悶或心裡發熱等,再在患者背部第三、四胸椎兩側各拔一次,即可平靜。
(八)拔罐後瘀血或起水泡均為正常反應。古代典籍記載,無色是健康、色淺病情較淺,色深病情較深,鮮紅是有熱,暗紫紅是為寒,有水泡是有濕。
(九)如在病痛處拔罐,但未見顏色改變且效果不明顯著,是為病況較深或病情較久之表徵。
(十)拔罐時,不可使皮膚破損或出血,以免感染。

五、罐療之適用範圍
(一)保健
身體經常發生不適之情況,但屢經各合格院所檢查,並未有異常時,這些功能失常,但未成為疾病之狀態,罐療可發生保健之功效。
(二)運動跌打損傷
對於平常運動而引致之跌打損傷,有減輕傷痛,幫助復元之功效。
(三)輔助
當疾病產生,並經由正統醫療正在治療中,罐療則可成為正統醫療之輔助法,舒緩許多不適症狀、減輕痛苦,且與任何正統醫療不致有衝突,是極佳之輔助方式之一。

六、罐療之當今法令
在早期,拔罐療法一直是在針灸療法中配合使用的方式之一,對於害怕針灸之患者,往往以拔罐替代針灸,直至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行政院衛生署發佈公告。文號為:衛署醫字第八二○七五六五六號。主旨為:不列入醫療管理之行為及其事項。
(一)不列入醫療管理之行為如下:
1. 未涉及接骨或交付內服藥品,而以傳統之推拿手法,或使用民間習用之外敷膏藥、外敷生草藥與藥洗,對運動跌打損傷所為之處置行為。
2. 未使用儀器,未交付或使用藥品,或未有侵入性,而以傳統習用方式,對人體疾病所為之處置行為。如藉按摩、指壓、刮痧、腳底按摩、收驚、神符、香灰、拔罐、氣功與內功之功術等方式,對人體疾病所為之處置行為。
(二)前項不列入醫療管理之行為,除標示其項目外,依醫療法第五十九條規定,不得為醫療廣告。
由上述之公告中得知,現今的拔罐,明訂為不列入醫療管理之行為。綜觀之,拔罐既不必服藥,又無侵入性,使用之杯罐又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習用工具,並非任何儀器,如此而言,完全屬於最安全的方式,非常適合推廣至家庭及民間使用。

【董氏奇穴再編序】

董氏奇穴乃董公景昌先生家傳之穴位,現今流傳於世者眾,不枉景昌先生推廣之功。但董公在世時,僅於一九七三年出版過一本「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如今已絕版多年,然多數後學者難一窺大師巨著,實爲憾事,筆者於一九八八年曾將董公之原著加以重編,並另行繪製全身穴位圖,如今思量再三,仍應將景昌先生之原著、原圖加以蒐錄,以使董氏奇穴之原貌能重現於世,呈現於讀者之前,讓後學者能親眼所見董氏奇穴之最早版本,如只讀吾輩之新編,難免會使原穴失真,這豈不令景昌先生在天之靈大失所望。故筆者捨棄從前之編排,而將董氏奇穴原貌重現,並將原書未及記載之主治效能,以「補述」列出,另原書之「手術」、「注意」及「運用」三項,皆爲針灸療法之論述,蓋因原著爲針灸學,爲保持原著之完整,本書雖爲經穴罐療,仍將此項保存,但另加入「備註」項目,用以說明之。

董氏奇穴,乃爲一神奇穴組,不僅適用於針灸、刺絡,往往應用於各類經穴療法、拔罐等皆具相當之奇效,故此,筆者在編寫經穴療法、拔罐時仍將該傳另設一章,單獨介紹,以期發揚景昌先生遺願,「以此奇穴,擴大服務人群,廣起沈疴也!」

【流落民間的貴族】

大清道光二年,刺灸科遭逐於太醫院外,從此屬於刺灸法家族的拔罐,流落於民間,而成爲了「民俗療法」,但是這「流落民間的貴族」就此隱匿了嗎?

道光帝,這位因鴉片戰爭而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老祖宗,居然聽信讒言,連刺灸法這一系列的國寶級療法,都排出太醫院,也難怪我大清會遭此大難。自道光帝起,國力日衰,一蹶不振,終究難逃亡國之命運!端看乾隆爺定二十五璽,希望我大清能歷二十五朝,怎知自道光帝之下,歷三代四朝即亡國矣,不勝哀哉!

道光帝治國不力,就連傳位也捨奕訢而就咸豐,更糟的是咸豐選妃不慎,居然任由惠玉蘭〈葉赫那拉氏)敗壞宮廷;惡妻孽子,無法可治!同治不務正業,早夭後,光緒懦弱,爲奸相袁世凱害死,宣統帝三歲登基,奸相再欺其年幼,於宣統三年逼宣統帝遜位,直至一九四五年,宣統帝爲蘇聯擄走,大清國亡。大清雖亡,但針灸與拔罐並未消失,反而針灸重登世界舞台,成爲世界衛生組織認可之療法,一掃前恥,但拔罐這位與針灸同源的兄弟呢?則流落民間,安安份份的當著「布衣王候」,以「傳統民俗療法」之身份,在社會上默默的爲大眾繼續服務。

【自序】

對於一個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民族,其文化之豐富與博大,令人嘆為觀止,更感嘆生命的短暫與不足,難以窺其一、二。而其中流傳下來的各式療法亦是不勝枚舉,有幸的是筆者也參與了其中的一項文化,即經穴療法,在以往數十年間也貢獻了些微的力量。

如今筆者已垂垂老矣,回首前半生一直以針灸為職志,並且在海外執業許久,現在又見針灸日漸凋零,雖無奈但卻也可理解,因為針灸是一種可能會傳染或感染到其他問題且令人心生恐懼的療法,在多重的陰影下有此下場,也是意料中的結果。換言之,與針灸同源的拔罐倒也擺脫了這些陰影而在國際上漸漸有取代針灸的趨勢,但在國內一般大眾的心目中,並未把拔罐和經穴療法的印象結合,只認為拔罐是舒緩酸痛的方法,殊不知如果將經穴使用於拔罐療法,則可成為針灸療法的最佳替代法。因此筆者在朋友的鼓勵及指導之下,將以往之所學與經驗毫不保留的寫成本書,當然也毫不諱言的大話一句,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傳世。筆者這一生尚有多久不得而知,但是趁此仍可將自己的學習與經驗寫下來的時候,趕快為將來的學習者,留下一點點的記錄,相信也不枉此生了。

能使筆者完成此書的幾位好友,筆者心中的感激真的無法以任何方式形容,只能在此真誠的說句感謝;一位是謝月玲小姐,她是位教育界人士,曾患癌疾,萬幸已痊癒,她對生命的看法已超過一般未曾經歷過生死關頭的大眾,是位生命的勇者,在她的提議下,筆者看到了一份對生命的熱愛,當時筆者一直不願下筆,因為在1986年至1988年曾寫過一部針灸書:「針灸應用」,但很快即絕版,故也無意願再寫一本罐療的書,這時另一位好友張勝鈞先生,他是位文化人士,學識豐富、風趣幽默、為人熱忱,相當好的一位學者,甚幸有他的指導,筆者才重新提筆將本書完成,也讓筆者一生最大的責任及願望得以成就,這種感激真的無以言表,另有幫筆者校對的朋友們,在此也一併致謝,感謝幫忙校對的王妙德、吳從珍、吳從芳、林明鴻、詹美珍、王迺君、汪輝龍及三希堂祕閣提供珍藏之乾隆與孝儀純皇后之畫像。

 【作者簡介】

薛繼勇

1980年 中國針灸學會台北市分會會員
1987年 世界中醫師聯合總會會員
1988年 加拿大中醫藥針灸學會會員
1990年 美國針灸醫師考試合格
1991年 中國大陸中醫師考試合格
1993年 國際針灸學會南非分會會員

 【內文選讀】

第一章 經穴罐寮基礎理論 概述

《第一節臟腑學說》

臟腑學說是從人體内在的臟腑活動,反映於外的徵象,來認識和研究人體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變化。

在傳統的臟腑學說上,一方面是指實質的臟器,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的概念,即是指臟器功能活動和病理變化的種種反應。

臟腑即是六臟與六腑及奇恆之腑。

〔六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心包,臟有「儲藏」之意,主儲藏精氣,即其主要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華營養物質。

〔六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腑有「聚積」之意,主受納與傳化水穀,即其主要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穀、吸收養份,傳化和排泄糟粕。

〔奇恆之腑〕包括:腦、脈、骨、髓、女子胞,因爲它們功能似腑又似臟,但又別於一般的臟腑,故稱之爲「奇恆之腑」,「奇恆」即是異乎平常的意思。但由於它們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與臟腑關係極爲密切,所以分別在有關臟腑中敘述,而不另立章節。

―、六臓
(心)
心位於胸中與小腸「表裡相合」(即指某臟與某腑在生理、病理上的聯繫)屬火。

  

目錄

自序 概論 流落民間的貴族第一章 經穴罐療基礎理論概述 第一節 臟腑學說 第二節 經絡學說 第三節 陰陽學說 第四節 五行學說 第五節 氣血、營衛、津液 第六節 病因第二章 診法概述 第一節 望診 第二節 舌診 第三節 聞診 第四節 問診 第五節 觸診第三章 辨證概述 第一節 八綱辨證 第二節 臟腑辨證 第三節 經絡辨證第四章 罐療工具與技法 第一節 拔罐工具 第二節 吸拔方法 第三節 操作方法 第四節 罐療補瀉法 第五節 其他技法 第六節 腧穴定位法第五章 經穴概述 第一節 傳統十四經穴 第二節 經外奇穴 第三節 民間醫穴 第四節 手穴 第五節 耳穴第六章 配穴應用概述 第一節 循經取穴法 第二節 五腧配穴法(子母配穴法) 第三節 驗方配穴法 第四節 原絡配穴法〈主客配穴法) 第五節 腧募配穴法 第六節 郄穴 第七節 八會穴 第八節 八脈交會穴 第九節 下合穴(六府合穴) 第十節 對症配穴法 第十一節 按部取穴法 第十二節 軀幹分部取穴法董氏奇穴再編再編序 董氏奇穴 自序● 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1973年原著) 導言 第一章 一一部位 第二章 二二部位 第三章 三三部位 第四章 四四部位 第五章 五五部位 第六章 六六部位 第七章 七七部位 帛八章 八八部位 第九章 九九部位 第十章 十十部位 第十一章 後背部位 第十二章 前胸部位 ● 三稜針法與拔罐法之探討 ● 董氏診法 ● 董氏對「十四經穴」主治病症之修訂(1973年原著) ● 董氏祖傳簡便食療特效方(1973年原著) ● 董氏針灸應用索引 (1988年筆者編著) 第一章 肝、膽、目、筋 第二章 心、小腸、血脈、舌 第三章 脾、胃、口、肉 第四章 肺、大腸、鼻、皮毛 第五章 腎、膀胱、耳、骨 第六章 雜病 第七章 放血總論● 全圖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精裝
形式
出版年代90年代
外型尺寸約B5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