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設計的基礎
-
「美術設計基礎」為各式「設計活動」之基礎,對於從事設計之人,是不可或缺的最基本思想。本書注重設計時的純粹美學槪念,與符合設計目的而必須具備的機能條件和感動條件這兩方面的基本訓練上,從「基礎設計」上抽出許多實際的思考方法以及表現技術,讓讀者增進「設計」的洞察力、感受性以及表現能力。
訂購時請留意
本書流轉速度慢,出版時間較久遠,已有明顯折舊,嚴重泛黃現象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大陸書店
- 作者: 大智浩
- 譯者: 王秀雄
- 總書頁: 301
- 商品編號: A21
簡介
【序】
現代生活與設計,這兩者之關係已成牢不可破,密切相連之關係。日常我們視覺上所接觸到的所謂生活用品,或多或少都經過設計之觀點來推論,我們之日常生活都在設計之恩惠中過著方便舒適之生活。換言之,「設計」之任務就是改善環境,使人民之生活能得到舒適便利以及幸福之生活。
「設計」貢獻於生活這一點若加分析,實有一、使生活方便舒適的機能任務。二、使我們之精神能得到快感之感動任務此兩方面。
先從「機能條件」來看,和我們身體活動有直接關係的椅子比以前坐起來舒服就可減少許多疲勞,汽車上或是門戶上之把手已經改良成使於操作之形態,摩登式之厨房設備可減輕主婦不必要之許多勞力,新建設之道路以及橋樑使我們之交通暢通無阻。上下樓梯所費之勞力由於升降機(elevator)與電梯(escalator)之發明使我們站著就能達到所欲達之目的地。困難費時之計算間題使用計算機就能在短時間內正確地計算出答案。由於通訊機器之發達在遙遠之國土所發生之事情在短時間就可以在電視上收看得到。又,交通工具之突飛猛進搭上噴射機由東京──巴黎,於十數個鐘頭就可到達。在最近之將來要到月球旅行也不是幻想將可實現等等,改變並縮短了我們對於距離之舊觀念。
這種便利直接帶給我們身體上之許多實惠,所以「設計」必須與科學以及工程學保持密切之關連,而且具有研究以及處理視覺形態之特殊任務。
再者,「設計」不但直接作用於吾人身體,對於我們之心理以及感情來說它能帶給「美」之感動。從這一點來看,「設計」與藝術同具共通之任務。
所謂「美」的心理滿足關係到「形」與「色」之問題。美術與音樂能鼓舞昂揚吾人之精神,同樣地「設計」亦要考慮到美之感動作用。
「設計」之功能必須要對吾人生活之所有環境有所作用,而能賜給我們身心之平衡。「設計」之任務必須如此。
所以「設計」的範圍非常廣泛,大凡我們視覺上所接觸到的生活環境,都是「設計」的技術與感覺所要服務之造形領域。
圖形設計(graphic design)、工業設計(industrail design)、手工藝設計(craft design)、服裝設計(costume design)、建築(architecture)以及室內設計(interior design)等等,設計活動,就包含著設計的基本共同問題,那就是「如何平衡人類與他所住的空間」。爲了要實現這一個問題,很自然地要求設計家必須具備達到這一個目標的具體手段──基礎的思考與技術,就不得不被要求。
「美術設計之基礎」這一種研究,大凡對從事於「設計」活動的人,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思考與技術,也就是「設計」的出發點。
「Basic Design」或者「Foundamental Design」的用語與本書的標題「Basic of Design」具有同樣的內容,可是在意義上有少許的不同。
「美術設計的基礎Basic of Design」就是指,細分化已經形成它學術上的體系的任何一種「設計活動」,可是在出發點上,那些基礎的設計槪念、感覺以及表現技術都有共同的要素存在。而「美術設計的基礎」就是專門研究任何「設計活動」在出發點上的那些共向的基礎槪念、感覺以及基本的表現技術。「基礎美術設計Baic Design or Foundamental Design」也研究設計的基礎知識與技術,與「美術設計的基礎」沒有多少差異,然而「基礎設計」的用語裏,實包含著與很多「設計活動」並行的地位,它本身就形成一獨立之學術分野,尤其在「設計教育」這方面有其特殊的目的和學術體系。
「基礎美術設計」就是關連到「設計活動」的那些基礎理論,以它的學術研究方法把它整理成一有體系的「設計學」,而繼續追究並開發「設計學」各種問題之學問。換言之,就是「設計的基礎學問」,等於醫學上的基礎醫學,而那些廣範的設計分野也就等於醫學上的臨床醫學。所以「基礎美術設計」也就等於藝術學上的「美學」。
本書並不意味着「基礎美術設計」的意義,而目的放在研究所有「設計活動」的基礎,在出發點上的設計基本感覺以及基礎表現技術的精通這一方面。因此本書從「基礎設計」上抽出許多實際的思考方法以及表現技術,透過這些基礎的訓練以備將來從事於「設計活動」時能應用到這些感覺與表現技術在他的設計上,進而發展他在「設計」的洞察力、感受性以及表現能力。所以本書注重於從事設計活動時,最基本而重要的思考以及表現──純粹美學槪念,與符合設計目的而必須具備的機能條件和感動條件這兩方面的基本訓練上。
再者,「美」的追求上來說,本書也可開發「現代藝術」的表現精神。
「現代設計」必須要具備有現代感之機能條件以及感動條件,而本書注重的現代造形感覺之體驗,其終局就是推動所有「設計活動」的萌芽,在此意義上「美術設計的基礎」有其本身的特殊貢獻。
【譯者序】
本書是大智浩教授所著「デザインの基礎」,一九六七年(民國五六年)第一版的中文譯本。迄今爲止,尙未見到第二版出現,故算是最新的「美術設計的基礎」訓練課本。
大智浩敎授是名聞國際的設計師,亦是傑出的美術設計敎育家。東京美術學校(現今之東京藝術大學)之畢業論文,他選的題目就是「美術設計的基礎敎育」,就「包浩斯」有系統性之設計理論與技術,深入研究,分析其敎育過程而寫的。將近四十年前的當時,能注意到「包浩斯」的系統性美術設計敎育問題,總算是罕見的一種研究。令人不得不佩服大智教授之先如。以此爲開端,他一方面從事設計,一方面在日本著名之大學擔任「美術設計」之敎育。
他曾經在歐美舉行過「設計個展」,個展完畢繼續考察幾所歐美著名的設計大學,就它們之設備、敎育方法、敎育課程等細心研究。故,無論是設計敎育之理論與實際,或是著作(著、譯書共有二十幾種之多)之豐,在日本可算是首屈一指之人物。
本書翻譯之強烈動機,還是受到學生之刺激,在這方面譯者深深感謝我的學生。在外國「美術設計」之基礎敎育,從點、線、面之構成入手,漸次擴展到空間,形式之表現方法。平面構成之訓練完畢後走進立體構成等,有科學性,有系統性之敎育課程可尋。反問目前此地所施之設計教育,還是沿用圖案時代之敎材,從單獨模樣入手,然後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距離歐、美、日先進國家之設計敎育何止萬里。故,有興趣研究「美術設計」,而又不甘落後之學生,常至譯者之寓所,詢間有關此方面之如識,要求適切之參考書時,他們所看到的全是外文書籍。由於語言文字之隔閡,有者只是一如半解,大半的學生乾脆就知難而退。爲了協助學生們之困難,譯者就決定翻譯最適切的參考書「美術設計的基礎」。
日本人寫書有種習慣,外國地名、外國人名、學術上之專門名詞等,直率地採用外國發音,用日本人之「片假名」注出來。這種現象,在日本絲毫不發生什麼困難,這些外國名詞早已變成日本語言之故。可是,欲翻成中文時,困難就出來;依據日本「片假名」之發音,査出原文,再按其原文之意義翻譯成最適切的中文等,需要這兩道手續所以費去譯者最多時間的還是在這些專用名詞之翻譯上。書上有許多專用名詞,如decalcomania(譯成對摺對稱畫技法)、transparency(譯成透明表現方法)、collage〈譯成印刷物黏貼表現技法)……等,迄今爲止還是譯者最先翻譯之名詞,譯得是否適切尙祈前輩不吝指敎。
遇到很不容易翻譯之專用名詞,加以解釋其意義後還是保留其原文,以忠於學術。如moirebitoline……等認爲譯得不理想,還不如保留其原文,免得讀者受到誤會。好在,大智浩敎授所列之外國人名,在「片假名」之後都附上原文名字,使得翻譯工作能進行得順利。
再者,譯者所要強調的是,這本書的翻譯版權正式得到大智浩敎授之許諾,書內所附之彩色插圖以及黑白插圖等圖版,直接從日本郵送過來。與此間之翻譯版書,不經原著作者之許可擅自翻譯,有天壤之別。
最後,感謝大陸書店主人張紫樹先生之多方奔走,使得此譯本順利地出版,譯者深信此譯本能學者有些幫助。
民國五八年仲夏
王秀雄譯於師大
【內文選讀】
設計的條件
設計的工作,在某些意義上近似於藝術的工作,還不如說比較接近於醫學的工作。
在醫學上可分爲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二分野,同様地在設計上我認爲也可分成基礎設計與臨床設計兩個分野。
設計界的現在狀況如何?比喻於臨床醫學的所謂實際上的設計活動,在它廣泛的分野裡,無論在觀念或技術方面都有很大的進展。「設計」在我們所生活的環境裡有所作用,並且給社會帶來了有益之變化,貢獻給我們人類的身心健康。然而,相當於基礎醫學的基礎設計的現況如何?就理論或秩序以及體系化之方面,或者敎育上的課程編排與課程組織方面,和其他之學間比起來,未開拓之部分相當多。其理由在,「設計學」不像其他的科學、文字、工程學、醫學一樣具有它本身狹窄而獨立的直進學術這一種性格,而「設計學」關連到藝術、科學、以及心理學等,凡是人類之社會活動以及文化活動都與「設計學」發生關係。所以要統合、選擇,進而發展它,就是「設計學」之任務,因此很自然地與他種學間在性格上有些差異。
藝術專心於美的創造,追究純粹之美,如此就夠了。音樂、繪畫以及雕塑都是藝術。聽一曲美妙之音樂,欣賞一件動人之繪畫或雕塑,純粹接觸到美的因素,因而吾人的感情覺得心滿意足,藝術之目的就算達到。
所以藝術家單純地追求美,表現美,就可以。不考慮到其結果對大量生產之價格或大量生產之過程以及製作,進而對我們實際的生活會不會常來實惠等等,都不是他所追求之目標。在這方面……
目錄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裝訂 | 精裝 |
形式 | 書 |
出版年代 | 8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