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應用物理學

-
建築物理學乃處理建築中所遭遇之熱、通風、換氣、光、聲音等之物理問題;而建築設備學者則以機電設備以輔助處理上述問題,同時藉物理學的基礎使設備產生較佳的效率。為便於讀者或執業建築師們之研究與應用,對前述各問題自基本的物理分析及定律開始,並根據數學的解析做廣範圍的敘述,同時對方法及演算亦予附列,俾使應用及解答更為明瞭。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臺隆書店
- 編訂者: 王錦堂
- 總書頁: 706
- 商品編號: K35
簡介
【序】
本書所涉及之問題乃建築設計基礎之一部,亦為建築科學(Building Science)之一部,其中包括應用物理學及衛生學等。有者稱本範疇之科學為建築衛生學,有者稱為室內環境衛生學,有者則稱為室內環境學。歐美則稱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e;或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Engineering;或 Enviromental Control 等。係包括目前我國教育部所規定之課程之建築物理學與建築設備學二科。按此種劃分時,英美有者稱前者為Architectural Physics,而後者則稱Equipment for Building,或Building Services;而澳洲有者稱前者為Functional Efficiency of Building;日本則稱前者為建築計劃原論,或建築基本計劃,或建築環境學,或建築環境計劃學等。
建築物理學乃處理建築中所遭遇之熱、通風、換氣、光、聲音等之物理問題;而建築設備學者則以機電設備以輔助處理上述問題,同時藉物理學的基礎使設備產生較佳的效率。因之,前者可視作建築環境學之基礎,並研究藉自然的方法以達成環境的要求;而後者係藉人工的方法以達成環境的要求;勿論係自然的或人工的,均屬於建築環境學的範疇,統稱之可謂「建築環境學」。乃一新的學域,近十數年來始為建築學家們所注意所重視。各學家們按各自之領域繼續不斷地在探討研究與追索之中,近年來已有相當之進步,且在不斷地進展之中。
建築乃一以人類住居活動為目的之構造物,其設計其計劃不僅僅是要求一耐震的,防火的,或是耐久的構造,同時尚須顧及到人類對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保健上的,衛生上的等要求。換言之:建築在機能上不但有合乎吾人生活活動所要求之組織,在環境上也有合乎吾人快適感覺並可增高工作效率的氛圍。
在建築設計中,尤其是對近代的建築,物理計劃已佔有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缺少物理的考慮是無法獲得夠水準的建築設計的。
本書即處理各有關設計計劃之各種物理問題,以期獲得好的室內環境,快適的氛圍並夠水準的建築。所以對存在於自然中之建築物予以分析,對基本的需要予以探討,按自然的方法,並配合建築物本身之性質及要求,做合乎上述要素之分析與敘述。
本書可自物裡學的、衛生學的範圍大致分為三部,即第一部關係室內氣候者,如依通風換氣,隔熱等之方法以製作快適之室內氣候;第二部即與光學有關之日光照射,日光輻射,自然光之採集,人工光之應用;第三部則為與聲音有關之室內音響狀態之改善及噪音之隔斷等。
為便於讀者或執業建築師們之研究與應用,對前述各問題自基本的物理分析及定律開始,並根據數學的解析做廣範圍的敘述,同時對方法及演算亦予附列,俾使應用及解答更為明瞭。
本書最原始的形態是編者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擔任「建築物理學」之講授時所編寫的講義,經過了四年的使用及增訂刪改,始由講義變成了這本「建築應用物理學」。它不再是一本講義,更不是一本教科書;編者是在試圖建立一個「學的系統」。然而,它還不夠一本成熟的作品,祗是一個開端而已。總之,這是一門新的學域,尚待組織尚待建立。
這類書最好的寫法是將理論部份與應用部份分開,即前者稱為「建築物理學」後者稱為「環境計劃學」。物理學祇講理論與數理的解折,即為環境計劃的基礎,而環境計劃學是利用物理學上所得到的成果,配合到建築的設計上,不講解析,祇著重應用,使建築變成一個合乎人類快適生活要求的容器。
基於上述觀念,也許物理學是屬於研究工作,而環境計劃學是實際的技藝。換句話說,在職業的應用上是要了解物理學所將導致的問題,應用這些物迎的條件來完成建築的設計。而在研究方面是應根據數理的解析與實驗來建立環境要求的系統,方法與答案並發掘新的問題。
本書的編寫是將理論與應用容納在一起。所以本書在內容上勿論是理論或是應用都嫌草率簡漏,尤其是由編者一人的力量來照顧全範疇的學域更是不可能。況且時間又是倉促,當然其中錯誤,遺漏,都是在所難免的,編者迫切地希望海內有相同興趣的方家及教學同仁,隨時袷予更多的指正,如有機會再版,當好更正,使這門新興的科學在中國沒有懷疑的,沒有疑慮的得以建立。國家幸甚!編者幸甚!
本書之得以完成不能不歸功於恩師胡兆煇教揆的鼓勵及指導,並他所提供的文獻與資料;另至友賀陳詞、方汝鎮、漢寶德諸教授並李嘉豐建築師,經常提供寶貴的建議,並關懷編寫工作。林森源、祁皖輝二位助教及楊振墩同學,在資料的整理上,插圖的繪製上以及版樣的校對上不辭辛勞的工作;編者對他們的熱忱與幫助與支持是沒齒難忘的。
最後也得感激內子薩本端女士,因為她能長時間的忍受著編者被本書編寫工作所佔據時的環境,尤其是她能全力的來支持家務,讓編者能安心這份工作。
編者 謹識於臺中市大度山
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內文選讀】
1 章自然環境
1.1 概說
建築設計中所遭遇的問題大部為研討方策以對應自然的各種現象,由是地球面上之大氣現象與氣象學所研究之問題與建築設計有密切之關係。
吾人所生活之地上之自然環境大致可分為二類。其一為氣候的環境,即寒暑風雨等自然現象;另一為地理的環境,即平野、高地、海岸等土地地理上之自然的位置。前者各地均同,後者則依土地之特殊狀況情形而各異。
氣候生成之直接原因乃由於大氣之溫度、濕度、風雨、氣壓、日照等各要素。氣候要素特別影響土地狀況之原因稱為氣候因子,如土地之緯度、高度、地形、海岸距離等即相當於前述地理條件。
氣象與氣候均為表示大氣變化之名詞,惟二者間之含義略有不同,前者係指每時每刻之物理狀態;而後者乃指某特定之時間內,如一日、一個月、一個年間比較長時間之氣象變化經綜合統計所求得之結果是也。
目錄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裝訂 | 精裝 |
形式 | 書 |
出版年代 | 8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