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民居建築辭典
目前在民居硏究中常會遭遇到術語的問題。爲了要了解術語的意義,常常要作廣範圍的閱讀,使硏究效率大爲減低。本書或可以在這方面提供幫助。
在民居硏究中常涉及主題之瞭解。坊間的民居專著對民居的解釋, 有者是依平面類型,有者是依整體類型,有者是依地區,有者是依材料: 無法以一可以作全面調查的書刊。本書或可以自任一主題內容直接獲得答案。此外,各民居專著都是系統的,循序漸進的。依本書可以自任一點切入。因此本書對於民居建築的硏究,是在提供另一種途徑。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臺隆書店
- 原文書名: A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China
- 編訂者: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 2004/5/10
- 總書頁: 211
- 商品編號: K43
- ISBN: 9789578371774
簡介
序
於1995年東海大學建築硏究中心曾編寫了一本「建築辭彙」,其主要目標是爲「建築辭典」的編寫鋪路。惟此辭彙中,對於傳統建築有關辭彙收羅較少。本書或可稱爲辭彙一書的補充,亦可爲「辭典」的編寫提供資料。
今天中國建築在建築學術上尙無基礎,諸如尙無一套完整的「建築教科書」。研究的「工具書」,亦付缺如。本書的出版或可以添補一點這方面的空隙。
目前在民居硏究中常會遭遇到術語的問題。爲了要了解術語的意義,常常要作廣範圍的閱讀,使硏究效率大爲減低。本書或可以在這方面提供幫助。
在民居硏究中常涉及主題之瞭解。坊間的民居專著對民居的解釋, 有者是依平面類型,有者是依整體類型,有者是依地區,有者是依材料: 無法以一可以作全面調查的書刊。本書或可以自任一主題內容直接獲得答案。此外,各民居專著都是系統的,循序漸進的。依本書可以自任一點切入。因此本書對於民居建築的硏究,是在提供另一種途徑。
基於上述各點總括不外:
(一) 提供「建築辭典」編寫的基礎資料;
(二) 塡充建築研究工具書的空隙;
(三) 對民居研究中的術語作解答;
(四) 對民居硏究中的主題作闡釋。
民居一詞,最早來自《周禮》,是相對皇居而言,傳統皇室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也包括顯達貴人們的府第園宅。民居是與廣大人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其構成自由,不受任何則例、法式所限制,自功能需求出發;使用地方固有的單純材料,構造簡潔,外形樸實,並密切
與大地自然相結合,具濃厚的民族特色,並各具地方風格。正如Amos Rapoport (1969) 所指:「它來自許多因素,與時代的生活過程、地方文化、技術水平、風俗習慣和地方自然密切相連接,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一種表現。」惟不幸的,民居不爲史學家或美術家所關注。
自從B. Rudofsky 1960年在紐約美國近代美術館舉行鄉土建築攝影展,將人類生活智慧豐富變化的住居形式之一端展現出來之時,確給
我們帶來震撼和衝擊。在他後來出版的《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他寫道:「這些地方的、無名的、自主發展的、本土的、鄉土的建築,打破了我們偏窄的觀念。」我們不能不承認我們受了學院派的影響,史學家的誤導,而忽略了民間的寶藏。今天各地對民居的調查研究的一些文獻中所呈現的民居,聚落村鎭風貌,不能不讓我們從近代建築的豐碩經驗中有所反省。傳統民居建築所形成的「模式語言」,已開啓了現代建築
創作的思考途徑。今天世界各地都掀起了 「回歸自然」的覺醒,爲80 年代德國出現了 「回歸自然的住宅區。」〔路秉傑,1993〉我們似乎需要從非自覺的狀態轉入自覺的意識來體察民居中的一切,從內在的精神來實現民居的成果。正如王其鈞〔1993 〉所指:「從『意』來體認,而不是祇著重其『形』。」
50年代的早期,大陸對於傳統民居的調査只是個別的,並無組織。50年代末,由劉敦楨主導在南京工學院成立了 「中國建築硏究室」,於是展開了民居的調査工作。隨後出版了《中國住宅槪論》和《徽州明代住宅》
60年代初,建築科學研究院與國內各高等學府與各地設計和建設單位相配合下,進行了較大面的調査。惟至80年代,民居調查硏究才開始有了深入的進程,也掀起了各地民居調査熱。於是,在《浙江民居》的問世,帶來了民居調查研究的高潮,也奠定了民居硏究的架構。
自1982年至1983年初,建設部透過中國建築學會聘請有關專家組成考察組,對福建、廣東以及各地區作了重點調査。相繼的有福建、閩粤、吉林、桂北、滿洲等民居專著問世。於1990年當汪之力、張祖剛的《中國傳統民居建築》出版之後始使民居調查硏究臻於大成。既使如此, 調查研究仍在進行,未發表的調查資料仍在整理待印中。
台灣與大陸兩岸隔絕了五十多年,台灣的民居調查研究並未受到大
陸民居調査硏究運動之激勵。但也能在有心人士自力支持下在進行,如淡江大學的李乾郎教授在台灣文史學家林衡道之提攜下,作了相當廣範圍的調查和研究,其《台灣建築史》、《金門民居建築》,均顯示了對傳統建築和民居研究之矚目成果。此外東海大學美籍教授狄瑞德和他的華裔
夫人華昌鈴對台灣傳統建築的部分勘察(1971),亦開啓了調查研究之績效。此後漢寶德和洪文雄對台北板橋林宅調查硏究並提出修復計畫(1973)關華山對山地民居之調查硏究(1981)等都在在顯示了對傳統民居建築之重視,且都提出了矚目的貢獻。1980年後,成功大學和東海大學相繼成立建築研究所,於是在研究生的行列中從事台灣民居硏究者不乏其人,如在東海的硏究生黃羅財對台灣「街屋」做的廣範圍調査和研究(1983)是頗値得稱道的。
台灣傳統建築硏究多年來在學人間論議的問題乃是他的根源。自兩岸開放以來,此根源問題乃獲得了印證,也澄清了許多學人的論說^ 主要來自閩南沿海之泉州,蒲田、晉江次之。
對於傳統建築的研究,今後期望兩岸的學人合作無間,發揮至大的進展。並期望爲政者有調查、有見識爲民間的寶藏作得當的保存規劃。
本書的編寫可以說是受了王其鈞著書書後的「索引」及陳從周等人著書書後「民居建築用語簡釋」的啓示而嘗試的。在此特別對他們的貢獻表示敬意和感激。書中插圖均參考各參考文獻中之插圖或照片重新繪製,在此也對各文獻的著者們表示敬意和感謝,不是因爲有他們的貢獻, 本書是不會呈現的。
最後感謝東海大學建築系所和硏究中心同仁們的協助、支持:在文獻的蒐集方面,得建築系圖室室李明燕、許芬蒼二位小姐的幫助,原稿的整理上,系所助理羅順真、陳淑禎的幫助,均致深深的謝意。編者們對民居可以說是門外漢,一知半不解,書中錯誤必多,尙望海內同仁多多叵正,幸甚不已!
王錦堂,1999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裝訂 | 精裝 |
形式 | 書 |
出版年代 | 9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