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大小調音階的把位、指法與指型──強調手型之建立
-
本書根據每人的手指條件再配合各音程關係的變化,去改變擴張與伸縮手指的觀念,加上手肘手臂的配合運用等,建立出各把位手型基本型,採用有效率方法的練習,藉由專家的理論再配合勤練,掌握精確音準。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大陸書店
- 作者: 邱英世
- 總書頁: 129
- 商品編號: V57
- ISBN: 957837190X
簡介
【陳序】
坐在臺大醫院新大樓的星巴克咖啡廳和邱醫師閒聊,回想35年前我剛從德國回來他跑來找我學琴,我勸他找幾個朋友一起來學,可以不必負擔那麼多學費。35年後他從醫師蛋變成了臺大醫學院外科教授,拿著手術刀的他竟然寫了一本有關小提琴的著作。
右手拉小提琴就好像拿著手術刀的醫師,不可以一刀從肚皮割下去連腸子也割破了。手術刀切開表皮、真皮一層一層切下去,把病人移開,術者的手術刀仍在原來的高度移動,不會改變術者預定切開的目標。相同的把小提琴移開,右手的弓仍在原來的高度移動;而不是把弓放在小提琴弦上拉琴。老實說邱醫師手很小,右手還好,左手天生並不很適合拉琴,但是他克服了天生手小的困難。為了建立左手手型,他摸索著將左手指型分成主要的四種並加以命名,還試著用數學的方式,算出了每個音在琴弦上的位置。這些當然不能代替耳朵聽音準的功能,但是他從科學的觀點,來分析小提琴的藝術,試著找尋一條途徑可以教導傳授別人,這些努力是值得肯定的。有些人只是拉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當然比那些理論派知其所以然但不會拉出好聽的琴聲的人來得好。但最理想的境界應該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小提琴藝術有如醫學,是學無止境的。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只好將藝術科學化。這是小提琴老師在教導學生時要不斷思考如何將你所知道的而學生沒有做到的部分,用比喻或口述的方式解釋給學生了解,進而改善他的不完全。
在建立左手的手指型時很重要的是不可過分伸展最脆弱的第4指。邱醫師分析出來的4和1的指型,第2和第4指間隔4個半音(2、3指型第2和第4指間隔3個半音)。重要的不是延伸第4指,而是將第4指放鬆、懶散的放在弦上;再將第2拍往後回縮,來加大2和4指的間距,一直到拉出正確的音高。換句話說左手按弦是以第4指導引,而不是第1指。在雙音時拉小三度變成這種比較困難拉的大三度單音指型,就是邱醫師所說的和聲小音階的三度雙音有4無2(2是第2和4指間距比較小的指型)。六度雙音大小調音階皆無4,所以比三度雙音容易拉。
邱醫師把他打破沙鍋問到底研究醫學的精神拿到小提琴來,他不僅算出琴弦上有效振弦的長度,管風琴他也有興趣。本書中8'、4'、8/3'、8/5'、8/15'等就是管風琴管子的長度,他將之與小提琴拉雙音產生的基音做比較寫在書中(p. 25第一譜表)。Carl Flesch曾說過玩小提琴的人不可能去想你所拉的把位的有效振弦的距離有多長,但是他想打破這個傳統。Heifetz每天拉曲子以前練習的三度雙音音階,他也寫出來了,譜表下面還加上他命名的指型(p. 77第四譜表),我推薦這本音階教本給我們喜愛音樂的朋友,希望對愛好小提琴的人有所助益。
前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指揮 陳秋盛
2005年1月
【蘇序】
小提琴的演奏學問一向非常深奧,如何透過更科學研究的探討來達到增進演奏實力,多年來一向是演奏名家用傳承以及音樂學者努力鑽研想嘗試達成的目標。
乍與素昧平生的邱醫師碰面時,會很好奇他研究出書的目的與想法,當看到一張張的研究報告後,更是驚訝與懷疑他是否太吹毛求疵了?但再更深入研究發現這些用科學數學依據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卻似乎又有那麼一回事。
琴要拉得好除了應具備極高敏感性、堅忍毅力及天分外,採用有效率方法的練習乃是臨場表現穩定性的保證,因此藉由專家的理論再配合自己的下功夫勤練,必然可以達到高水準的演出。我的教學一向強調掌握好效率比埋頭苦練沒有方法來得重要。長期錯誤觀念與方法的使用,只會累積錯誤導致表現變調失常,屆時再期盼聽眾原諒已是於事無補。
一切對於技巧拉奏的理論永遠就像一本武功秘笈,要獲得至高無上的功夫,就必須按部就班利用耐心加上毅力下功夫苦練。剛開始看邱醫師這本探討把位、指法、指型與手型建立的書時簡直滿頭霧水,有如無字天書般難懂,會懷疑是否太鑽牛角尖了?但再進一步細讀後總算看出一點眉目,原來竟然跟我平日教學常運用所謂藉由點、線、面原理來建立正確手型達到精確準的強調,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家都知道許多學琴之人經常相當困惑於精確音準難以掌握,其實最大原因乃是來自於左手並沒有建立出各把位手型基本型所致。尤其是如何根據每人的手指條件再配合各音程關係的變化去改變擴張與伸縮手指的觀念加上手肘手臂的配合運用等等,都和是否正確掌握音準有著極大關連。
非常佩服邱醫師這位對小提琴極度熱愛的非專業人士,如此投入研究所呈現的很專業且具科學依據的小提琴專著,其細心與投入探討研究的精神令人感佩。特此寫上這篇序,強力跟大家推薦,希望藉由本書的問世,能讓更多行家投入這領域作更多方面的探討,讓奧妙的小提琴演奏藝術能推向更巔峰。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管絃與擊樂研究所 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教授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絃樂團 首席
蘇顯達
2005年7月
【內文選讀】
I. 大小調單音指型基本練習:
單音指型圖(p.14-19)應用於三個八度
自然音階、琶音、分散三度、變化音階
《學習目標》
自然音階三個八度連弓(A大調舉例於p. 58):可依照1. 一弓4個音符(p. 30)。2. 一弓6音(p. 32)、3. 一弓8音(p. 34)、4. 一弓12音(p. 36)、5. 一弓24音(p. 38)之順序練習,上述5種速度之拍號及該拍開始之音名都標示在每種大調自然音階那頁之上方。雖然5種速度之音符長度只列舉各一種,譜示在上述各頁;但所有之大小調自然音階皆可用這5種速度逐漸加速練習到一弓拉24音。5種速度該拍開始之音名分別標示寫在各大小調自然音階音符之上(1、3、5)或下(2、4)。
變化音階三個八度連弓(在小調自然音階之上方;G大調舉例於p. 28-29):可用一弓4、6、8、12、18、24、36個音符,7種速度慢慢加速練習到一弓36音(三個八度)。琶音及變化音階:大小調皆相同。
琶音:拉準後可用上述三個八度自然或變化音階的方法逐漸加速練成連弓。
模仿人聲(p. 62, 63):宜清澈無雜音;每個音要拉準,產生正確之音高顯示在調音器(SEIKO,ST777)上後才繼續練下去。
同弦換把位(p. 59)或同把位換弦(p. 60-61)之音階皆可以逐漸加速練習。
(此圖省略)
小調分散三度:可在其關係大調首調音名g升半音練習;或該大調首調音名e和a降半音或還原升記號練習。例如e小調(g#小調)的關係大調爲G大調,首調音名g爲d,也可在p. 31—至三譜表d升半音練習E小調(eb&ab小調);另類方法e小調的該大調爲E大調,首調音名e和a爲g#和c#,可在p. 49一至三譜表g#和c#升記號還原練習e小調。其他小調可類推至p. 31, 33---57上面三個譜表,但其下方只標示出大調指型。
目錄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記譜法 | 五線譜(一般)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適用對象 | 老師 |
樂器 | 小提琴 |
裝訂 | 平裝 |
形式 | 書+譜 |
外型尺寸 | 大於A4 樂譜常用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