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東河箏譜:台北光影 箏獨奏曲
    作曲者黃好吟生於台北、長於台北,對於故鄉充滿濃厚情意,因此著此曲紀錄生活了近一甲子的台北變遷印象,及深情讚美和無限眷戀。音樂多樣豐富,曲風新穎多彩。收錄五線譜與簡譜,內附獨奏DVD一片。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黃好吟
  • 系列名稱: 東河箏譜
  • 總書頁: 62
  • 商品編號: B656
  • ISBN: 9789867061454
NT 95
NT 100
未稅: NT 95

簡介

【樂曲解說】

3000~2000萬年前,由華南大陸塊沖刷出來的沙粒開始在現今北投、士林、內湖、南港、信義計畫區、景美一帶沈積,逐步累積北的地基。約在400~200萬年前,由於菲律賓板塊擠壓歐亞大陸板塊,致使台灣浮出海面,台北也誕生了。300萬年前台北都是丘陵,大約30萬年前至6萬年前,台北中央的丘陵地區逐漸陷落,形成台北盆地。盆地陷落造成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各於不同地點流入台北,匯聚為淡水河。這些河流及小溪在未來的歲月裡切割丘陵地區,引領東北季風進入台北盆地,影響台北生態上的許多變化。

台北從最早的舊石器文化經過新石器文化至金屬器文化,直至1000年前左右的凱達格蘭族文化時期,以及明末清初漢人入墾,台北的文化逐漸奠定基礎。大航海時代帶來的西班牙、荷蘭等歐洲文化與貿易行為,歐洲帝國殖民時代的貿易與宣教活動、日治時代、國民政府時代等,所帶來文化及環境的影響,是造成台北逐漸都市化的重要因子。台北成為都市開始於18世紀初期,城市發展經過艋舺建成期、三市街時期,1932年實施「大台北市區計畫」、1967年台北升格為院轄市。

整體而言,地質、氣候、生態、人文等各種條件交織成台北的地景,加上地理位置、地形而來的自然光以及人為建築、設施、工具等的人為光聚集成台北風光,由於台北擁有河口及河岸溼地,因此曲中多處描繪水光山色、波光嵐影。作曲者出生於台北艋舺和西門町交界的長沙街,從幼稚園到大學皆在台北就讀,僅以本曲記錄生活了近一甲子的台北變遷印象及深情讚美和無限眷戀。台北,是個值得閱讀的城市。

本曲為三段體,第一、二段作於2010年3月,第三段完成於2011年9月。第一段由十二小段組成,可以按照樂譜順序演奏,也可以自行調動編排。第二段以圖像呈現、採空間記譜,要想像樂譜下有一台箏,箏前有一個鐘。每一音符沒有精確的音高和時值,是箏樂中少見的。第三段全曲高潮。定絃涵蓋宮、商、角、徵、羽五個調式,並且十二音都有,是十二音的五聲性序列。使音樂多樣豐富、曲風新穎多彩。

 

【作者簡介】

黃好吟

台北市人,中興大學經濟系畢業、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畢業,主修古箏、古琴。古箏師事梁在平、陳蕾士、鄭德淵、王海燕等教授,古琴師事孫毓芹教授,副修鋼琴師事吳繼芳老師。曾隨馬水龍、張邦彥、何占豪等教授習理論作曲,並隨川嶋一枝老師習日本箏、Mark A. Graveson教授學習指揮。

曾與國家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錄音或演出馬水龍教授作品《尋》古箏與管弦樂。參與過數十場演奏會擔任獨奏或主奏,舉辦二十多場獨奏會及數十場示範講座,多次出國演奏並參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出版有聲作品:錄音帶五卷,黑膠唱片兩張,由上海民族樂團伴奏之「川江情」和上海交享樂團伴奏之「梁祝古箏協奏曲」CD演奏專輯兩張及參加香港出版「亞洲六國箏樂名家演奏系列」CD專輯。並出版《箏曲彈奏集》、《箏樂演奏藝術的探討》、《六十八板箏曲研究》、《台灣箏曲創作選暨好吟箏樂文集》、等多本著作。作品有:箏獨奏曲《春風甘霖遍寶島願》、《英雄凱歌》、《彩虹仙子》、《心願》、《花之舞》、《春之頌》、《煙霄引》;箏重奏曲《春之歌》、《追尋》。

曾首演馬水龍《尋》、盧炎《尋幽曲》、張邦彥《秋之旅(I)》、鄭榮興《復國賦》、何占豪《梁祝古箏協奏曲》、周成龍《川江情》、《江山春》、金希文《給古箏及弦樂四重奏的幻想曲》、梁銘越《皂雲飛》、錢善華《系列IV─箏》、許雅民《歌賦》、李元貞《貓兒嬉》箏與鋼琴等二十三首箏曲。約稿首錄潘皇龍《迷宮•逍遙遊III》。

曾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為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及國樂科、光仁中學音樂班、華岡藝術學校國樂科。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朱曉谷

上海歌劇院作曲家、指揮家,國家一級作曲,上海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樂指揮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教學研究室主任。1995年被英國康橋大學國際名人錄中心列入世界名人辭典中。

朱曉谷生於安徽合肥,自幼學習鋼琴。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專攻作曲。1960年直升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胡登跳、劉福安教授。主要作品有二胡協奏曲《祝福》、《新婚別》(與他人合作);琵琶協奏曲《楊貴妃》、《紅樓夢》;柳琴(中阮、箏)協奏曲《文成公主》、《望月婆羅門》;古箏協奏曲《海靑拿鶴》;民樂合奏《舞曲四首》、《韻》、《鄭成功》、《鏜》、《意象集•黃山》、《水鄉歡歌》;吹打樂《普天同慶》;古箏獨奏曲《台灣兒女的心願》、柳琴獨奏曲《火把節戀歌》,重奏曲《趕會》、《鄉魂》。出版了總譜集《中國民族器樂曲二十三首》。先後為《半屏山》、《太陽部落》、《大泰王朝》等大型舞劇譜曲。

朱曉谷指揮過歌劇《江姐》、《紅珊瑚》,舞劇《豐碑》、《半屏山》等二百多場演出及國家大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也、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等專場民族音樂會演出。還指揮錄製了大量民族樂曲的CD、錄音帶、錄影帶等。先後五次赴台灣開音樂會及參加作曲家研討會。曾在上海、合肥、台北、高雄、台中,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還曾赴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

 

目錄

演奏符號說明 《台北光影》五線譜版 《台北光影》簡譜版 樂曲解說 《台北光影》分析 作曲者簡介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記譜法簡譜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特徵中國古典
樂器
裝訂平裝
形式DVD
出版年代100年後
外型尺寸大於A4 樂譜常用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