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小前奏曲與小賦格曲
巴哈為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豐富的德國音樂風格和嫻熟的復調技巧,集成了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精華,小前奏曲與小賦格曲為巴哈所作的最簡單且具有教育性的作品,樂曲平穩流暢地呈現巴哈作品的風格。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原文書名: Bach Short Preludes and Fugues for the Piano
- 總書頁: 35
- 商品編號: P501
簡介
【前言】
從這些作品的曲名就可明顯看出本曲集的目的是:將J. S. 巴哈所作的最簡單且具有教育性的作品收集成一冊。這些曲子有些是完全依據作者的手稿印出;有些則是(若作者的手稿並未流傳下來)依據最好的早期版本印出。
若有手稿在手邊,則是完全依照手稿印行;若在版本中發現有任何變異,並不表示後來的修改是大師的修正,它們只是筆誤,或者任意的“修改”不值得注意。至於原始手稿未留傳下來的曲子,我們在校訂時只能對照幾本古老的版本。我們是本著最嚴謹不苟的心情來從事這件工作,為了避免對譜的辨識有不一致的看法,我們曾細心地研究巴哈的風格和技巧,以期使所有的行家都能認同我們最後的決定。
本書中所採用的裝飾記號以及其彈法,列於下方:
(圖,詳下附圖)
當尾拍(after-beat)的音符有寫出來時,例如:(圖省略),則用≈≈代替tr;否則同樣的≈≈記號就要彈成沒有尾拍的震音;此情形時,最後的震音拍子必須彈得比其餘的拍子更快。標在附點音符上的震音,若譜上未寫出其尾拍的音符,則必須彈足附點音符的拍子,而附點音符後面所連接之拍子較短的音,亦須彈足其時值。巴哈的震音若要正確地彈奏,必須要注意:絕不能從附有震音記號之音符開始彈,而是要從該音符一個半音或全音(依照音階)上的音符開始彈奏。巴哈認為顫音乃是倚音的多次重複,而且其在美學上的魅力即在於將掛留音(suspension)與其解決音(resolution)做重複的交替彈奏;這也解釋了尾拍(after-beat)的功用。若是助奏的震音音符與該曲之調性不合,則另有一特別的半音記號來表示。此種偶然用到的記號≈≈或≈\≈,巴哈曾在“威廉•符力德曼•巴哈的鍵盤小品集”中解釋其彈法如下:
(圖,詳下附圖)
有關於我們所加上的速度和表情記號,只有流傳下來的傳統是可以確定的。但其權威性在此陳述後將不再受到懷疑,而它們主要是由福克爾(Forkel)所傳達至後代,威廉•符力德曼和C. Ph. Em. 巴哈都一致認為福克爾是巴哈教本的真正入門子弟。
各位可能很納悶,為何本書中經常會省略了圓滑線和斷奏記號的標示。其理由是在於這些曲子的性質。彈奏旋律時若使用圓滑線,恐怕會產生“黏黏的”感覺,而斷奏記號則又會使曲子有太分散之感。這兩種彈法都違背了巴哈鋼琴作品的真正詮釋方法。正確的彈法應該是將每個音符有如串珍珠般──每一粒只在“一點”上與下一粒連接──的互相連結起來。比較好的方法是:將個別的樂句用圓滑線結合在一起,然後用斷奏記號來指示樂句在何處結束和從何處開始。此種樂句分法的認識對於現代的鋼琴演奏者要彈巴哈的作品是很必要的,因為這種樂句分法對於他們而言並不是想當然耳的事情。在“初學者的12首前奏曲”的No. 9中即充份運用了這種利用圓滑線和斷奏記號來分樂句的方法。當時的演奏者對這種彈奏技巧瞭解得很透澈,並且在他們的樂句中帶進極大的活力,此外,從曲中經常見到的漸強記號和漸弱記號可知道,他們經常使用的漸強和漸弱是與樂句的分句一致的。若漸強和漸弱中會包含有較廣泛的樂節,則使用cresc.和dimin來表示。我們必須了解,以前的大師在演奏時是結合了熱情和優雅來演奏,但其中卻儘量避免摻入自己的主觀;因為在當時,所謂的“個性”並不如今日般的受到極大重視。一百年前的這種詮釋風格可用“謙虛”(modest)一語來表達出整個概念。其餘的表情記號皆可幫助演奏者彈出巴哈鋼琴作品的真正精神,只要他們記住:絕不可使表情有尖銳和突然的對比。表情的表現是要很平穩流暢地在樂句銜接時依著情形的不同做稍快或稍慢的變化。
下面是對本曲集中的每一曲子做個別的說明:
1. 初學者的12首小前奏曲(第3頁)
這些曲子可能是巴哈在上個別課時略記下來,然後馬上給學生彈奏以便幫助學生解決彈奏技巧上的問題。此項推論的證據是第1、4、5、8~11首,它們是巴哈寫在“威廉•符力德曼•巴哈的鍵盤小曲集”中,此處將之忠實地印出來。其餘的曲子則見諸於J. P. Kellner親筆寫的一本曲集中。“威廉符力德曼巴哈的鍵盤小曲集”(Clavierbüchlein for W. F. Bach)之作曲日期大約就是這些作品的完成年代(1720)。
2. 初學者的6首小前奏曲(第14頁)
這些曲子是以C. F. Peters所出版的Forkel古老版本為範本。
3. 二聲部小賦格曲(第20頁)
此首賦格曲現存有一由筆跡很陌生的人以小提琴二重奏形式寫成的譜,且在其新發行的版本上有J. P. Kellner所做的一些必要的修正。
4. 賦格曲C大調(第22頁)
在Forkel遺稿中所發現的譜是此首曲子的唯一版本,此曲集即是依該版印行的。此曲可能是作於科登(Cöthen)時代──稍早於1723年──因為曲中展現出大師在此一最卓越的藝術時期的創作特性。
5. 賦格曲C大調(第24頁)
此曲是取自前面提過的“Clavierbüchlein”中的手稿。由此稿源大致可確定此作品的年代。此曲顯然是為了最弱的兩根手指──尤其是右手的──而作的練習曲。
6. 前奏曲和小賦格曲,d小調(第26頁)
7. 前奏曲和小賦格曲,e小調(第28頁)
這兩首曲子有手稿留傳下來,因此是完全依照手稿刊印的。從它們的風格來看,我們可推斷它們是寫於科登,1723年以前作的。
8. 前奏曲和賦格曲,a小調(第33頁)
此曲只能找到一個由J. P. Kellner所寫的版本。Kellner本人是位很優秀的賦格作曲家,也是巴哈的忠實仰慕者,但他卻經常是很粗心的抄寫者。因此編者的任務也就是要在“此版是唯一版本”的限制內,將一些筆誤校正過來。此曲的作曲年代可能比前兩首早幾年。
目錄
1. 初學者的12首小前奏曲 Twelve little Preludes for Beginners 2. 初學者的6首小前奏曲 Six little Preludes for Beginners 3. 二聲部小賦格曲(c小調)Little two-part Fugue 4. 賦格曲(C大調) Fuge 5. 賦格曲(C大調) Fuge 6. 前奏曲和小賦格曲(d小調)Prelude and Fughetta 7. 前奏曲和小賦格曲(e小調)Prelude and Fughetta 8. 前奏曲和賦格曲(a小調) Prelude and Fugue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記譜法 | 五線譜(一般)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特徵 | 西洋古典 |
適用對象 | 進階 |
樂器 | 鋼琴 |
古典作曲家 | Bach J.S 巴哈(巴赫) |
時期與風格 | 巴洛克樂派 |
裝訂 | 平裝 |
形式 | 譜 |
外型尺寸 | 大於A4 樂譜常用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