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音樂史與風格
本書特別著重在樂曲形式的產生、發展、風格,以及時代性的音樂特徵、各樂派特殊的表現等,讀完此書,必可對西洋音樂史擁有全面邏輯性認知。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劉志明
- 出版日期: 1970/1/1
- 總書頁: 402
- 商品編號: B325
簡介
【自序】
西洋音樂發展的輝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它的過程,曾經歴艱辛萬苦,才達到今天的地步,從單憑記憶與口授的原始敎學方式,而至音樂學校的形成,從單音音樂,而至今日的艱深創作技巧,與複雜的管絃器樂;這一切的歷程,對一個音樂學者說來,實在是不能忽視的事,因爲它不但有助於我們的音樂理論得以系統化,瞭解音樂文化的究竟,而且還常舞我們的學習精神,效法先賢的努力,克服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一切困難;即使對一般愛好音樂的人士而言 ,它亦有助於音樂的欣賞,因爲不同時代背景的音樂作品,亦必產生各異的音樂風格。因此除非對歷史具有深刻的研究,這一切皆不易領悟。
西洋音樂的歷史約有千餘年之久,它所包括的範圍很廣,要淸楚明瞭卻又詳盡地討論其中的毎一件事實,每一侗人物,絕非一本小册子所能完成;因此每本研究音樂史的著作,由於出發點不同,而各有所偏重。本書特別著重在樂曲形式的產生、發展,與風格,時代性的音樂特徴,各樂派特殊的表現等;至於作曲家,我們只挑選極重要的數位,加以介紹。但這一切的陳述,仍只屬於綱要式,可是作者相信,已能足夠幫助讓者們作西洋音樂史硏究的起步;如果再配合一些樂曲的欣賞,綜合整個的音樂理論,凟者們所獲得的,必會更完整和深刻。
歷史的研究雖然令人生趣,但並不是一件簡易的事;尤其對在國内研究音樂史的人,由於資料缺乏,更會令人望而生畏,困難重重。雖然本書終於面世了 ,但作者的才學淺薄,雖然對音樂史有濃厚的興趣,卻又非專長,因此本書疏漏之處,才所不免,尚祈讀者賜敎是盼。
最後,謹向本書所曾參考的中、外書籍的作者和譯者們致謝。前輩們努力所留下的碩果,常是後輩的鴻福;尤其是 Hugh M. Miller 所著的 " History of Music ",對本書的啟發性頗大。此外,更特別感謝筆者在羅馬求學時的兩位音樂史教授:朗卡 ( Luigi Ronga ) 和卡爾定神父 ( Dom Engene Cardine ) ,兩位作者指導教授:托莎第 ( Vieri Tosatti ) 和巴爾托路齊神父 ( Domenico Bartolucci ) ,並梵蒂岡音樂學院院長哈伯爾神父 ( Ferdinand Haberl ) ,他們多年的教誨,對本書的內容皆有直接的影響。
劉志明
【目錄】
序言
古代音樂
第一章 音樂的源起
一、起源的問題
二、原始樂器
三、神話中的音樂
第二章 原始人的音樂與歷史民族的音樂
一、原始人的音樂
二、歷史民族的音樂
第三章 古希臘的音樂與羅馬音樂
一、古希臘的音樂
二、羅馬的音樂
中世紀
第四章 初期的天主教音樂與葛麗果聖歌
一、初期的天主教音樂
二、葛麗果聖歌
第五章 中世紀的記譜法
一、字譜法
二、紐姆法
三、線譜
第六章 桂多‧達賴左與中世紀的音樂系統
一、桂多•達賴左以前的音樂與理論家
二、桂多•達賴左以前的生平與事蹟
三、桂多•達賴左以前的中世紀理論家
第七章 民間音樂的發展
一、民間音樂
二、中世紀的禮儀劇
三、遊唱詩人
四、愛情歌手和名歌手
五、其他地區
複音音樂的起源至十四世紀
第八章 複音音樂的起源與十三世紀的音樂
一、複音音樂的起源
二、複音音樂開始後樂譜的演化
三、古藝術
第九章 十四世紀的新藝術
一、新藝術在法國
二、新藝術在義大利
第十章 中世紀的樂器與器樂曲
一、中世紀的樂器
二、中世紀的器樂曲
文藝復興時代(1400-1600)
第十一章 十五世紀對位式聲樂的發展
一、英國複音樂派
二、布根第樂派
三、福萊樂派
四、複音聖樂與俗樂曲式
五、福萊樂派的記譜法
六、手抄本與文獻
十六世紀的音樂
第十二章 十六世紀的音樂
一、音樂理論家與論著
二、聲樂的發展情形
1. 天主教的複音聖樂
(甲)福萊樂派
(乙)羅馬樂派
(丙)威尼斯樂派
(丁)西班牙樂派
2.基督教聖樂
(甲)德國
(乙)法國
(丙)英國
3.十六世紀的俗樂
(甲)義大利的俗樂
(乙)英國的俗樂
(丙)法國的俗樂
(丁)德國的俗樂
(戊)西班牙的俗樂
三、器樂的發展情形
巴洛克時代(1600-1750)
第十三章 巴洛克時代的音樂
一、歌劇
1.歌劇的前驅
2.歌劇的構式^
3.各地區的歌劇
(甲)義大利的歌劇
(乙)法國的歌劇
(丙)英國的歌劇
(丁)奥國與德國的歌劇
4.喜歌劇
(甲)義大利的喜歌劇
(乙)法國的喜歌劇
(丙)英國的喜歌劇
(丁)德國的喜歌劇
(戊)西班牙的喜歌劇
二、 神劇、淸唱劇、受難曲
1.神劇
2.淸唱劇
3.受難曲
三、巴洛克時代的聖樂
1.禮儀聖樂
2.非禮儀聖樂
四、器樂音樂
1.巴洛克時代的樂器
2.器樂曲
五、巴赫與韓德爾
古典時代 ( 1750-1820 )
第十四章古典樂派的音樂
一、器樂
1.古典奏鳴曲
2.交響曲
3.協奏曲
4.室內樂
二、 歌劇
1.正歌劇
2.喜歌劇
三、宗敎音樂
四、海頓、莫差特,和貝多芬
浪漫時代 (1820-1900)
第十五章 浪漫樂派的音樂
一、歌劇
1.義大利歌劇
2.法國歌劇
(甲)歌劇
(乙)喜歌劇
(a)小歌劇
(b)抒情歌劇
3.德國歌劇
(甲)浪漫樂派歌劇
(乙)小歌劇
(丙)華格納和他的樂劇
(丁)其他國家的國民歌劇
二、聲樂曲
1.藝術歌曲
2.神劇
3.其他宗敎合唱曲
4.俗樂合唱曲
三、器樂
1.鍵盤音樂
2.交響音樂
3.室內樂
二十世紀的音樂
第十六章 二十世紀的音樂
一、二十世紀音樂一般性的趨向
1.後浪漫樂派
2.印象樂派
3.表現樂派
4.新古典樂派
5.爵士樂
6.其他
二、二十世紀音樂作品的種類
三、二十世紀慣常出現的特殊技巧
四、二十世紀重要的代表作曲家
參考書目
【內文選讀】
第一章 音樂的起源
一、起源的問題
音樂起源這個問題並不屬於音樂史的範圍,因爲歷史所要求的是證據,而我們在這方面卻無法拿出確實的文物來證明,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古代已有人提出來討論,只是他們多以神話的方式來結論。十九世紀以來, 由於學術方面,和硏究方法進歩的驅使,於是對音樂起源的問题,大家致力去尋找一個合適現時代的答案;然而對這問题發生興趣的,卻並非作曲家或演奏家們,乃是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等。他們的理論大槪可分爲三大類:一、校倣鳥鳴理論:這是達爾文 ( Charles Darwin ) 在"人
類起源" ( 1871 ) 所主張的學說。二 、勞力與節奏理論:社會學家彪黑爾 ( Karl Bucher ) 在他的"勞力與節奏" ( 1891 ) 一書中認爲,當人勞力工作時,爲減輕因消耗力量的感覺,呼出有節奏的喊聲,因而造成了原始音樂。三、語言擴展理論:這理論稱音樂來自人的剩餘精力;語言不足以表達情感時,乃擴大音的範圍而成歌,這是英國哲學家史賓塞爾 ( Herbert Spencer ) 於一八五七年所著 " 音樂的起源與功能 " ,一書內所持的理論。
這些西方的學說都是由外物去尋找答案。在中國也是這樣,樂記說:"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我們認爲音樂與我們人類II術性的表現有密切的關繋。音樂是人類精神的產物,而非偶然或隨意而發的聲音。當然我們並不否認,起初人類須要某種的表示,因此而產生樂音,但當樂音産生以後,慢慢地便進入了純藝術性的範圍。至於樂器的產生,是否在聲樂之前,抑在它之後,我們亦無法知悉。總之,我們認爲音樂起源史是沒法像歷史一樣,可以從文獻中找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特徵 | 西洋古典 |
適用對象 | 入門 |
裝訂 | 精裝 |
形式 | 書 |
出版年代 | 9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