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世界民族音樂概論 (簡中)

世界民族音樂概論 (簡中)
世界民族音樂概論 (簡中)

    只有在全面瞭解世界各民族音樂特點的基礎上,把中國音樂放在世界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在與各民族音樂的比較對照之中,才能真正明確中國音樂在世界音樂中的特點和位置。這也就是我們學習世界民族音樂的目的。

  • 庫存狀況: 缺貨
  • 出版社: 上海音樂出版社
  • 作者: 王耀華
  • 總書頁: 300
  • 商品編號: 9787805536705
  • ISBN: 9787805536705
NT 224
NT 224
未稅: NT 224

簡介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紙質品質及保存、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有相當的落差,除破損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壓痕、折痕皆為正常一般銷售之商品。

文化脈絡中的音樂 王耀華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種類,它必然與文化的各個方面緊相關聯。有人把文化理解為是人們的生活形態,它是在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歷史、宗教等各種關聯中得以存在的。因而,音樂也同樣如此,是在與圍繞著人類的各種環境的緊密關聯中得以傳承的。

(一)音樂與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客觀基礎,同樣也對音樂給予各種各樣的影響。其中,在各民族所使用的樂器中,尤其可以看出與當地風土的密切關係。

以植物生態環境為例,在適宜竹子生長的潤濕的環境中,比如在東南亞一帶,用竹子為材料而製作的笛子等竹製樂器特別多;但是在乾燥地帶,如阿拉伯地區,同樣形態的笛子卻變成是用葦稈製成的納伊笛。在弦鳴樂器的彈撥類樂器中,東亞一帶由於盛產木材,所以,當地使用的琵琶是用整塊的大木頭挖空而製作共鳴箱的;而在中亞各地,由於氣候乾燥,不生產大木頭,所以,這一帶的琉特類樂器中的共鳴箱一般都是小型的,即使像烏德琴(阿拉伯琵琶)那樣的大型樂器,其共鳴箱也是用木片拼湊起來而製作成的。

傳統的琴弦,在乾燥地帶的遊牧、畜牧社會中,多使用以羊的腸子來製造的羊腸弦,而在中國等出產蠶絲的地方則以使用絲絃為主。伴隨著工業發展和商品流通而廣泛出現使用金屬弦和尼龍弦,主要是近代以來的事情。

在以鼓為代表的膜鳴樂器中,蒙在鼓框胴體兩面的皮革有羊皮、駱駝皮、牛皮、馬皮、蛇皮、貓皮、狗皮等多種多樣,這些皮革的來源均就地取材,與當地動物群的飼養和生長環境緊密相關。

以上這些樂器製作的材料質地,對音色、發聲方法等因素都給予各種各樣的影響,實際上也體現了圍繞著人類集團的環境與音樂的關係。

描述世界各地的日照量、降雨量等分佈情況的地圖稱為世界生態氣候區分圖。如果參照該圖來看的話,在亞洲,除西伯利亞的次寒帶之外,可以分為三個生態氣候區:日本、朝鮮、中國屬溫帶,以東南亞為中心的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印度、中亞、西亞等地屬熱帶稀樹幹草原、沙漠地帶。這種生態氣候區分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民所創造的音樂也有各種各樣的影響。以音階為例作概括性圖式描述的話,在溫帶的東亞地區主要使用五聲音階,在熱帶、亞熱帶的東南亞地區,同時使用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在印度、西亞等地則主要使用七聲音階。其中雖然在各地區有不少例外,但從比較典型的、普遍的音樂來看,應當不能排除這種生態氣候與音樂上的對應的可能性。

(二)音樂與社會環境
音樂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主要表現在圍繞著生產方式的而形成的多種社會性關係與音樂的關聯之中。它不僅限於音樂的社會功能和作用,而且對音樂的意義和風格也有深刻的影響。

生產方式對音樂形式的影響,可以舉出斯里蘭卡和因紐特(愛斯基摩)人的例子。

斯里蘭卡原住民的維達族,如今雖然有許多人過著定居於村落的生活,但是仍有一部分以小團體的形式在中央山地的密林中過著不斷移動的狩獵、採集生活。其生產方式很少依賴於集團性的協作來進行勞動,幾乎都是以個體為單位而作狩獵、採集。因此,在維達族中,沒有集體所共有的歌和舞,每位成年男子都有自己創作的歌和舞。這應該可以認為是與生產方式有緊密關係的歌、舞形式。此外,在安達曼島等地的自然民族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各人擁有自己的個別性歌唱得狀況。

日本音樂學家小泉文夫在對因紐特人的音樂作過研究之後指出,因紐特(愛斯基摩)人的音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以獵捕北美馴鹿的個人勞動為中心的音樂,其節奏較為自由,不具統一性;一是以捕獵狼獾的集體性勞動為主的音樂,其節奏較具規律性,適合於集體性歌唱。這也表現了生產方式與音樂節奏的關聯。

關於專業音樂家,在不同社會環境也有不同的產生依據。
由於個人在音樂方面的才能而專業從事音樂工作的職業音樂家,大約是以伴隨著商品經濟而發展的消費生活和音樂文化普及為社會環境的,這些個人大多出現於藝術音樂和現代流行歌的大眾音樂領域。然而,在印度教的社會中,專業從事音樂工作並不根據個人的才能,而是被納人種姓制之中,專業音樂家是作為地位特別低下的賤民的職業而存在的。這種把音樂作為職業的種姓制在巴基斯坦北部的罕薩部族和吉爾吉特的貝利爵新族、尼泊爾的礙內為代表的拉賈斯坦邦和印度的旁遮普地方大量存在。另外,在半職業性音樂家之中,作為其主業或副業的職業種類,在亞洲,引人注目的是以理發業、裁縫業和鐵匠業為多。

從喜馬拉雅周邊到阿薩姆、東南亞內陸部、中國西南部地區的所謂照葉樹林帶地區,共同的都是有歌垣(歌會)。未婚的青年男女在此進行對歌、尋找對象、訂婚以至成親,歌垣(歌會)貫穿了婚姻的全過程,這與日本古代的《古事記》、《風土記》、《萬葉集》中所記述的歌垣有許多甚為相同、類似的因素,其音樂中以合唱音樂傳承的多音性為特徵,並與這一歌唱的社會環境有一定聯繫。

(三)音樂與宗教
以亞洲為例。在亞洲,既有最早的拜火教以及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大宗教,也有地區性、部隊性和各地的民間信仰,形態十分多樣。其中,還有跨民族、跨國家的大宗教,在這種宗教占統治地位的地區,形成了許多共同的生活、文化方式,究其成因,共同的宗教也是其中之一。宗教與音樂的各種因素進行互相對應地考察的話,也表現出一定的特徵。
宗教禮儀音樂,在伊斯蘭教中,除了泛神論的各派不用之外,召禱歌(Azan)的詠唱和古蘭經的韻律性朗誦是代表性的形式。但是,在伊斯蘭社會的基層文化中,由雙簧管類的雙管氣鳴豎笛「茲盧納」和雙面鼓「多路」組成的樂器組合在相當廣闊的地區得以傳承。這種樂器組合的音樂分佈與伊斯蘭教的某些流傳地區形成對應關係。

另外,如果從更大的範圍來設定的話,可以區分為佛教和非佛教的兩個地區。在佛教範圍內有大乘、小乘,以及藏傳大乘佛教(喇嘛教)等,其中,與大乘佛教相對應的民族音樂大致都屬於五聲音階。

由此可見,以宗教觀和宇宙觀為背景的人們的意識和感覺,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雖然不是決定性因素,但在文化共同點方面也給音樂以各種各樣的影響。

(四)音樂與語言
語言作為文化的一種重要因素,語系是區別民族的系統指標之一。語言因素對音樂因素的影響也是甚為深刻的。

語言聲調的有無對音樂中的樂音結構的影響,可以用漢民族語言、歐洲民族語言及其相關音樂為例。在中國的漢民族語言中,由於聲調具有明確語義的作用,所以,與此相吻合的樂音也往往在其運動過程中發生有意識的音高、力度和音色的變化,我國音樂理論家身家沈洽稱之為「帶腔的音」,亦即「樂音的帶腔性」。而在歐洲民族語言中,由於不重視聲調,聲調不具有明確語義的作用,所以,與此相對應的樂音就沒有「帶腔」的必要,樂音與樂音之間呈現明顯的直線性的階梯式狀態。

在節奏方面,朝鮮半島音樂多用三拍子節奏,中國和日本的音樂多用二拍子,二者之間在生態環境和其他歷史、文化因素方面有許多共同的因素,這種節奏方面的差異,有人認為是與語言差別相對應而存在的。

除以上文化諸方面與音樂緊相對應之外,尚有人口遷徙、文化交流、政治形態、經濟發展等等因素也成為促使各民族音樂發生變化的動力。

三、音樂教育中的世界民族音樂
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世界各民族文化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成了十分重要的課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瞭解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同樣,我們也應該把這一宗旨貫穿在音樂教育之中。在加強對中國音樂及其理論體系的研究和教學的同時,加強對世界各民族音樂的學習。其意義在於:一是擴大視野,學習人類音樂的多樣性,理解以使用樂音為主的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理解音樂在文化中的特殊性。二是知道人類音樂文化、音樂行為的普遍性。雖然在音樂形態的各個方面會根據文化的不同而各有差異,但是在人類所創造音響、製作的樂器中,也有許多超越於文化差異的共同因素。如果對世界各民族的音樂進行廣泛調查的話,就可發現人類的音樂、音樂行為有著驚人的一致性。音樂的功能和效果,對音樂家的能力的要求,也是相同的。三是應該掌握雙重視角的方法,既充分瞭解局內人(即各民族內部成員)對其自身所擁有的民族音樂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又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還原到一張白紙的狀態來進行客觀的記述和分析,從而能領悟到音樂美的尺度是根據文化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的。四是只有在全面瞭解世界各民族音樂特點的基礎上,把中國音樂放在世界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在與各民族音樂的比較對照之中,才能真正明確中國音樂在世界音樂中的特點和位置。這也就是我們學習世界民族音樂的目的。

目錄

緒論
一、民族與民族文化、民族音樂
(一)民族
(二)民族文化
(三)民族音樂

二、文化脈絡中的音樂
(一)音樂與自然環境
(二)音樂與社會環境
(三)音樂與宗教
(四)音樂與語言

三、音樂教育中的世界民族音樂

第一章 世界民族及其音樂
第一節 世界民族概況
一、當代世界民族的數量、地理分佈、經濟類型
(一)當代世界民族的數量
(二)世界民族的地理分佈
(三)世界民族的七種經濟類型
二、世界民族的人種構成
三、世界民族的語言系屬
四、世界民族的宗教信仰

第二節 多種多樣的世界民族音樂形態
一、音組織
(一)音高的產生
(二)音律的形成
(三)音階和旋法
(四)五聲音階
二、節奏
(一)規整節奏和自由節奏
(二)2拍子系統節奏和3拍子系統節奏
(三)節奏週期
(四)復節奏
三、曲式
(一)有再現的曲式與貫穿發展的曲式
(二)變奏曲式
(三)阿拉伯風格的曲式
四、演奏樣式
(一)異音性
(二)固定低音
(三)即興演奏
五、演奏形態
(一)民俗音樂
(二)藝術音樂

第三節 世界各民族的樂器
一、樂器的種類
(一)管樂器
(二)弦樂器
(三)打擊樂器
二、樂器的分類
(一)原理的分類
(二)形態的分類
(三)奏法的分類
(四)功能的分類
(五)地域的分類
(六)薩克斯分類法
三、樂器的分佈和地域性
四、樂器的功能
(一)音樂功能
(二)社會功能
(三)象徵功能
(四)宗教功能
(五)語言、通訊功能
五、環境、文化與樂器

第四節 世界民族音樂的文化區別
一、世界民族音樂文化區劃的依據
(一)客觀基礎和文化背景
(二)音樂本體特徵
二、世界民族音樂的九大區劃
(一)東亞音樂文化區
(二)東南亞音樂文化區
(三)南亞音樂文化區
(四)西亞、北非音樂文化區
(五)黑人非洲音樂文化區
(六)歐洲音樂文化區
(七)北美音樂文化區
(八)拉丁美洲音樂文化區
(九)大洋洲音樂文化區

第二章 東亞音樂
第一節 亞洲及其音樂文化概況
一、亞洲及其民族、種族、宗教、語言
二、亞洲音樂文化的分區概況
(一)東亞音樂文化區
(二)東南亞音樂文化區
(三)南亞音樂文化區
(四)西亞音樂文化區

第二節 中國音樂
一、概況
二、音樂潮流
(一)三大來源
(二)三大歷史時期
三、音樂構成
(一)民間音樂
(二)文人音樂
(三)宮廷音樂
(四)宗教音樂
四、樂器
(一)樂器類別
(二)樂器特點
五、三大樂系與中國音樂體系的音樂形態特徵
(一)三大樂系
(二)中國音樂體系的音樂形態特徵

第三節 日本音樂
一、概況
二、日本音樂的種類及其特色
(一)雅樂
(二)聲明
(三)琵琶樂
(四)能樂
(五)箏樂
(六)尺八樂
(七)三味線音樂
(八)民謠與民俗藝能
(九)沖繩音樂
三、日本的樂器
(一)日本樂器的源流
(二)日本樂器的種類
(三)日本樂器的特色
四、日本音樂的特色
(一)音素材
(二)音組織
(三)節奏
(四)旋律
(五)多音性
(六)音色
(七)曲式
(八)樂譜

第四節 朝鮮半島音樂
一、概述
(一)朝鮮半島
(二)朝鮮半島音樂發展簡況
二、朝鮮半島傳統音樂的種類
(一)雅樂(正樂)
(二)民俗音樂
(三)宗教音樂
三、朝鮮半島的傳統樂器
(一)玄琴、伽伽琴、大笭
(二)朝鮮半島傳統樂器的分類
四、朝鮮半島音樂的特色
(一)音組織
(二)節奏
(三)樂器和音色
(四)伴奏方法(長短法)

第五節 東亞傳統音樂的特徵
一、軟性的節拍和節奏
二、五聲音階和五聲性旋法
三、漸變的音樂結構
四、音響表現形式的單音性

第三章 東南亞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東南亞概況
二、歷史與文化

第二節 東南亞大陸地區的音樂
一、泰國
(一)簡況
(二)古典音樂
(三)樂隊
(四)民俗音樂
(五)音樂特徵
二、柬埔寨
(一)簡況
(二)古典音樂與藝能
(三)民俗音樂
(四)音樂特點
三、老撾
(一)簡況
(二)老撾音樂的多樣性
(三)主要體裁形式
四、緬甸
(一)簡況
(二)藝能與音樂
(三)音樂體裁形式
(四)音樂特點
五、越南
(一)簡況
(二)音樂發展述略
(三)音樂體裁形式

第三節 東南亞島嶼地區的音樂
一、馬來西亞
(一)簡況
(二)西馬來西亞音樂
(三)東馬來西亞音樂
二、印度尼西亞
(一)簡況
(二)歷史與音樂發展概要
(三)甘美蘭
(四)其他民俗音樂
三、菲律賓
(一)簡況
(二)各地音樂狀況

第四節 東南亞傳統音樂的特點

第四章 南亞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印度世界及其邊沿
二、中心地帶的文化狀況
第二節 印度音樂文化
一、印度的社會與文化
二、印度的音樂
(一)音樂發展簡況
(二)體裁形式
三、樂器
(一)印度樂器的分類
(二)代表性樂器
四、音樂理論
(一)拉格
(二)塔拉
(三)樂曲形式
第三節 南亞其他國家的音樂
一、巴基斯坦
(一)宗教音樂與古典音樂
(二)民俗音樂
二、孟加拉國
(一)穆斯林音樂與印度教音樂
(二)孟加拉國各地區的音樂
三、斯里蘭卡
(一)貝拉赫拉節目歌舞
(二)咒術儀式歌舞
(三)群眾性戲劇表演
四、尼泊爾
(一)藏緬語系民族的音樂
(二)印度雅利安語系民族的音樂
(三)藏傳佛教系統民族的音樂
五、不丹
(一)世俗性歌曲舞蹈夏布塔
(二)宗教性舞蹈恰姆
(三)禮儀器樂卻克
第四節 南亞音樂的特徵
一、印度音樂在南亞的主流地位
二、南亞各國音樂的多樣性
三、音樂藝能與宗教、民俗的緊相關聯
四、鼓類樂器和撥奏弦樂器得以充分運用

第五章 西亞、北非音樂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西亞、北非各國音樂
一、阿富汗
(一)簡況
(二)音樂種類
二、伊朗
(一)簡況
(二)古典音樂
(三)民俗、宗教音樂
三、土耳其
(一)簡況
(二)音樂種類
四、阿拉伯各國
(一)簡況
(二)音樂種類
第三節 中亞音樂
一、概況
二、音樂考察
(一)音階
(二)西亞藝術音樂的影響
(三)多聲性
(四)敘事詩
(五)樂器和器樂形式
第四節 西亞、北非音樂的特徵
一、波斯-阿拉伯音樂體系的主導地位及其音樂特徵
(一)微分音的運用和樂音的有條件的帶腔性
(二)瑪卡姆和達斯特加赫德旋法體系
(三)均分律動和非均分律動同時存在
(四)織體思維方式以橫線性為主
(五)樂器運用的共同點
二、民俗音樂的多樣化
三、宗教音樂的共同性

第六章 非洲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非洲概述
二、黑人非洲音樂的多樣性
第二節 非洲音樂與非洲社會
一、音樂與人生
二、音樂與政治
第三節 黑人非洲音樂的特色
一、旋律及形式特徵
二、節奏構造
三、音階
四、多聲部唱法
第四節 黑人非洲的樂器
一、分類簡述
(一)體鳴樂器
(二)膜鳴樂器
(三)弦鳴樂器
(四)氣鳴樂器
二、黑人非洲樂器的特徵
(一)樂器的社會功能和作用
(二)樂器所具有的信息傳達功能
(三)注重樂器音樂的細緻變化

第七章 歐洲音樂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歐洲音樂、舞蹈分區述要
一、西歐和西南歐
二、中歐和東歐
三、斯堪的納維亞和北歐
四、東南歐
第三節 歐洲部分國家、民族音樂述要
一、瑞典
二、挪威
三、芬蘭
四、愛爾蘭
五、蘇格蘭
六、西班牙
七、意大利
八、俄羅斯
九、波蘭
十、捷克斯洛伐克
十一、匈牙利
十二、羅馬尼亞
十三、保加利亞
十四、前南斯拉夫
十五、希臘
十六、吉卜賽
第四節 歐洲音樂的特徵
一、樂音
二、調式、旋律
三、節拍、節奏
四、織體
五、樂器

第八章 北美洲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地理上的北美洲與文化上的北美音樂文化區
二、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
(一)印第安人
(二)因紐特(愛斯基摩)人
第二節 因紐特人的音樂
一、因紐特人音樂的類別
二、主要音樂體裁
(一)舞蹈歌
(二)動物歌
(三)競賽遊戲
三、因紐特人的樂器
四、因紐特人音樂的特點
(一)音階
(二)音域與旋法
(三)節奏
第三節 美國印第安人音樂
一、音樂在印第安人生活的地位
二、音樂體裁
三、美國印第安人民間音樂的風格組
四、美國印第安人民間音樂的一般性特點
(一)音階
(二)節拍、節奏
(三)旋律

第九章 拉丁美洲音樂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拉丁美洲音樂的構成因素和整體特色
一、拉丁美洲音樂中的印第安因素
二、拉丁美洲音樂中的歐洲(伊比利亞)因素
三、拉丁美洲音樂中的非洲黑人因素

四、整體性特色
第三節 拉丁美洲各國音樂
一、阿根廷
二、烏拉圭
三、巴拉圭
四、智利
五、玻利維亞
六、秘魯
七、厄瓜多爾
八、巴西
九、哥倫比亞
十、委內瑞拉
十一、巴拿馬等中美洲各國
十二、墨西哥
十三、古巴
十四、海地
十五、多米尼加
十六、加勒比海諸島

第十章 大洋洲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簡況
二、大洋洲音樂文化的等質性與多樣性
第二節 大洋洲的傳統音樂
一、音樂內容
二、音樂體裁類別
三、旋律、節奏、音階
四、關於拍打身體的聲音
五、樂器
第三節 現實中的大洋洲音樂

附錄一:世界民族樂器圖選
附錄二:主要參考文獻目錄
後記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簡體中文
特徵西洋古典
裝訂平裝
形式
外型尺寸約B5尺寸
標籤: 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