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韋伯傳

韋伯傳
韋伯傳
    本書作者萊納特(Michael Leinert)生於1942年,自1976年起任漢堡歌劇院劇作家兼導演。他以錯綜交融的編年史寫法,精闢地闡述韋伯的生平與作品。每一章之初均有一段,大略地涵蓋某一時期的行跡地與作品名,然後再細述行止詳情與作品內容。從韋伯少年期的年少氣盛、恃才傲物至晚期的百病纏身、英年早逝...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萊納特
  • 譯者: 陳鳳凰
  • 總書頁: 143
  • 商品編號: B436
NT 76
NT 80
未稅: NT 76

簡介

【譯序】

卡爾‧馬利亞‧封‧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出生在一個政治動盪的時代,且値解放戰爭前後民族意識抬頭之際。在歌劇領域裡他倡導德國歌劇,著重演出之真實感,與純重歌唱的義大利歌劇劃出涇渭之界。韋伯不但替當時的劇院引進嶄新如日的排練法、指揮法,而且首創為報章雜誌撰寫新作品或艱難作品簡釋。其膾炙人口的歌劇《魔彈射手》民族味之濃厚、對後代音樂影響之深遠,致使韋伯有「音樂中俾斯麥」之譽 ,或有「韋伯是為《魔彈射手》一劇而誕生」之說。

本書作者萊納特(Michael Leinert)生於一九四二年,自一九七六年起任漢堡歌劇院劇作家兼導演。他以錯綜交融的編年史寫法,精闢地闡述韋伯的生平與作品。每一章之初均有一段,大略地涵蓋某一時期的行跡地與作品名,然後再細述行止詳情與作品內容。其參考資料來源以韋伯之子馬可斯所著之韋伯傳為主,文中韋伯自傳似的文字亦均摘自該書。韋伯其人由少年期的年少氣盛、恃才傲物,放盪不羈、債臺高築;以至中年的敬業執着、勤奮不懈,忠於音樂職守;以至晚期的百病纏身、英年早逝,為音樂而鞠躬盡瘁,本書均有入木三分的精彩描寫。原作行文淸新流暢,妙趣橫生,但使譯筆亦能得其意境之一二,則余願足矣!

三年前譯者曾在拙譯克拉拉‧舒曼傳中約略提過,願以忠實原文為翻譯之首要原則。迄漸次譯了布泣姆斯傳與孟德爾頌傳之後,此原則亦略有修正:除了忠實原文外,尙須融會貫通之。故每於翻譯之前必先涉獵有關書籍。以這本韋伯傳爲例,譯者著手翻譯前尙閱覽了不同作者以不同角度寫成的韋伯傳及書信集,故於翻譯進行中較有能力
斷定本書原文之可信度。若遇原文有Schwester(sister)、Bruder(brother)或Onkel(uncle)、Tante(aunt)等詞,其語意不如中文之姐妹兄弟或伯叔姑姨舅等稱謂之明確者,亦多方查證,力求確定,庶免以訛傳訛。本書中之人名註解亦較迄今之拙譯各書更爲詳盡, 俾讀者除了認識韋伯外,亦可因此書而結識更多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人物。

本書翻譯過程中,最令譯者感到棘手者,莫過於韋伯的一些打油詩了 。以詩譯詩,固非易事,譯者縱已盡力,譯畢闔卷,益覺韋伯這類文字遊戯似的、味同嚼臘的打油詩沒甚文學價値。時間上,這些詩作與他的紈絝浮華、玩世不恭約屬同期。任徳勒斯登樂長後,他及一改昔日玩世態度,力圖振作,陸綃以《魔彈射手》、《歐良泰》、《奥伯龍》等劇令人刮目相看,個中契機或也可供靑少年之借鏡。以譯者管見,拙譯諸書或可供一般愛樂朋友乃至大專院校音樂系在學同學參考之用。

雪夜風簷,時輟時續,雖一心以貫譯事,終覺所學淺疏,魯魚必所難免。方家讀者若見文中任何謬誤,請逕來信指正,譯者將不勝感激。

本書於打字後承蒙好友吳盈撥冗協助校對,並代郵寄書稿, 謹此致以誠摯之謝意。

譯者識
一九八五年六月
離別北達可塔州前夕

【譯者簡介】

陳鳯凰,1952年生於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農學士,西德卡瑟音樂學院畢業,1980年德國國家考試及格,主修青少年音樂及音樂教育。現在美國印地安那州從事教學與翻譯工作。尚譯有克拉拉.舒曼傳、布拉姆斯傳與孟德爾頌傳。

 

【目錄】

譯序
第一章 韋伯今評
第二章 童年、少年與雙親
第三章 早期作品
第四章 年輕的樂長
第五章 史圖加特時期
第六章 足跡遍踏德境
第七章 布拉格劇院樂長
第八章 德勒斯登劇院時期
第九章 作家韋伯
第十章 器樂作品與歌曲
第十一章 魔彈射手
第十二章 歐良泰
第十三章 新劇
第十四章 奥伯龍
第十五章 三位品陀先生
第十六章 尾聲
韋伯年表
人名索引

 

【內文選讀】

第一章 韋伯今評

一九二六年六月五日韋伯誕生一百週年紀念會上費慈納說,“韋伯是爲寫《魔彈射手》一劇而誕生(Weber kam auf die Welt, um den Freischütz zu schreiben)費慈納之前許多劇院經理人、昔樂會主辦人、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業餘音樂愛好者均已有此想法
,因爲除了偶而電臺播放或唱片集錦之外,韋伯的音樂今日在演奏廳中似乎已難得一聞,劇院中也只有《魔彈射手》尙被演出。費慈納更發人深省地爲韋伯作了一項定性評斷,他說,“韋伯的使命具民族性,他以音樂爲工具席捲了德意志民族的自由與强勢。雖然他的方法是陰柔而非剛陽式的掀天動地,但其內涵却足堪踵美前代的馬丁‧路德並媲映後代的俾斯麥。”

韋伯會是音樂中的俾斯麥嗎?這雖是頗爲邪門的聯想,卻仍無傷大雅,因爲依此類推,尙有更荒謬的結論:韋伯若是音樂中的俾斯麥,華格納就相當於希特勒了 !有了這個前題,一九二二年出版的一本韋伯傳,其第十五版於一九四四年重新印行時特別題獻給「為德意志精神與風格而奮鬪的人們」,也就不足爲奇了 。

這種思想結論似已根深蒂固,費慈納演說之後五十年,德國全國性的報紙上又出現有主題變奏式的文字,韋伯逝世一百五十週年時,我們又讀到:“貴族階級與不斷被肢解的平民階層之間的封建嚴規廢除之後即忘卻那段歷史的人,不會瞭解《魔彈射手》一劇;若視民族歌劇與德意志音樂僅為愛國狂之幻想,亦不易欣賞韋伯,因爲他的音樂就是德意志的民族音樂,取民歌於大眾之口 ,而傳諸於千秋萬代。 德意志的古老傳說是浪漫時期音樂的主題,也是韋伯創作的依歸。形上學、仙魔、以及帶著重之氣的潛意識是德意志精神與性靈的特徵。這興特徵在韋伯音樂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人們如果不能認清此點,最好別談韋伯,因為他們不配!”這是一九七六年德國報紙文章的節錄。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特徵西洋古典
古典作曲家Weber, C.M. 韋伯
裝訂平裝
形式
出版年代70年代
外型尺寸約B5尺寸
標籤: 音樂 , 古典音樂 , 古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