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板箏曲研究
-
大量的傳統箏曲是歷代箏家以《八板》這首民間 器樂曲牌為基礎或六十八板曲式結構為原則,從特定的音樂形象出發 ,運用各地域的演奏技巧、板式變化、宮調變化、異音、曲式結構變 化、聯套等手法,創造出既有濃厚的地方風格、鮮明的音樂形象、又能充份發揮古箏性能的標題性箏曲。所以筆者確認六十八板箏曲的傳統性、傳承性及拓寬性都值得箏樂從事者去研究它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黃好吟
- 總書頁: 381
- 商品編號: B180
簡介
【前言】
筆者在二十多年教學、演奏、研究箏樂的過程中,經常思索一個 問題:古箏歷史悠久,在東亞各國的多民族中廣泛流傳,並存留有大量的傳統曲目為廣大群眾所喜愛。但是,回顧近幾十年來中國古箏藝術在演奏方面有大幅的發展:而理論方面雖然近十幾年來許多學者已經重視並進行了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整體而言,理論研究工作仍然是一個薄弱的環節。根據本人教學經驗來看,如果要充實古箏演奏的教學品質、提高古箏演奏藝術的學術層次,則演奏技巧與理論研究是不可偏頗的。所以,我認為古箏藝術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發展古箏藝術中非常重要的部份。而古箏藝術中的六十八板曲式結構的藝術特徵,可以說是構成中國古箏藝術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中國傳統音樂曲式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使本人產生了整理、研究六十八板箏曲的動機,希望深入了解歷代古箏藝術家是如何運用、發展傳統 的創作手法,使傳統箏曲形成六十八板定式並在相同的六十八板曲式結構中如何變化、創作出許多具有各地方風格描述各種音樂形象之優秀作品。
期望通過本書對傳統六十八板箏曲的介紹、分析及研究,使演奏者從理論上把握六十八板箏曲的一般藝術特徵,且有助於古箏藝術的教學,對古箏藝術創作的現代化發展也是一個有益的借鑑。
與本書結緣首先要感謝天地之間冥冥中一股力量的引導,使我能完成這個艱巨的研究並因而有所精進。其次要感謝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任莊本立教授十五年來給予的良好研究與教學環境。感謝鄭德淵、袁靜芳、王海燕、錢仁康、黃翔鵬、林石城等教授在理論上 ,韓國鐄教授在方法學上,何占豪、陳威、周成龍、丁承運等教授在 樂曲分析上的指導。潘皇龍、黎英海、曹正、林谷芳、何昌林、成公亮、蔡時英、魏占河、馬力前、曹桂芬、鄭詩敏、林毛根、姜寶海、 高自成、高武鋼、王卓模、娜仁格日樂、樊慰慈、范光治、徐芹庭、 賴秀綢等老師的指導、幫助及資料的搜集。還有學子們的協助、外子林東河的支持、以及惠允出版本書的全音樂譜出版社,在此一併致謝
黃好吟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
【黃好吟簡介】
中興大學經濟系畢業,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畢業主修古箏、古琴。古箏師事梁在平、陳蕾士、鄭德淵等十餘位古箏名家,古琴師事孫毓芹教授,副修鋼琴師事吳繼芳老師,並隨張邦彥教授理論作曲。
民國66年獲救國團台北市團委會頒發優秀封年獎。68年獲教育部民族器樂曲創作獎。69年在實踐堂舉行古箏獨奏會,71年又在實踐堂舉行第二次古箏獨奏會。72年參加文建會「琴箏和鳴」在國父紀含館演出。73年獲文化大學傑出校友獎。76年參加「港台名家古箏演奏會 」在中山堂演出,同年並舉行獨奏會巡迴全省八場。77年參加「青年 國樂家聯合獨奏會」在國家音樂廳演出。80年獲青春之星 ( ICRT ) 樂器演奏獎。80年4月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並巡迴基隆、中壢、台中、高雄等地演出。80年4月由上海民族樂圑伴奏出版「川江情」古箏演奏專輯。81年3月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81年7月 參加香港富韻藝術公司出版「亞洲六國箏樂名家演奏系外」之錄音。82年11月由上海交響樂團伴奏出版「梁祝古箏協奏曲」演奏專輯。 84年10月赴日本參加別府大學音樂廳完成紀念演奏會。85年9月赴漢城參加「第一屆亞洲音樂國際會議」發表論文並演奏。85年10月獲中華民國第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86年5月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獎勵費。
計出版錄音帶五卷、唱片二張、CD唱片三張暨「箏曲彈奏集」 和「箏樂演奏藝術的探討」、「六十八板箏曲研究―等著作。
作品有箏獨奏曲「春風甘霖遍寶島」、「英雄凱歌」、「彩虹仙 子」、「心願」、「花之舞」及古箏重奏曲「春之歌」、「追尋」等。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並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系及華岡藝術學校國樂科。
【摘要】
《八板》原是我國各地廣為流傳的一首民間器樂曲牌。從南到北各地的民族器樂中都存在著《八板》這首曲牌的各種變體及僅保留全曲板數為六十八板的樂曲;這類器樂曲在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古箏曲中更見俯拾皆是。這種情況裏層所潛伏的歷史、文化因素^箏曲和樂 種的淵源關係,曲式的結構變化、旋律的展開手法及不同地方風格的 演奏技巧因素,為本文研究的重點。
作者根據二十多年來的實際演奏與研究經驗,並赴中國大陸進行之學、樂界前輩、各地箏人的採訪內容,以及收集之手抄本、油印本、印刷出版的書譜與演奏、錄音等有聲資料,以十數年的時間進行及推動本研究。
本論文就《八板》及六十八板的定義、源流及研究現況,六十八板箏曲的流佈、曲式結構、旋律發展手法、演奏技巧對不同地方風格形成之影響、各地域箏曲分析,以探討歷代箏家如何在相同的六十八板曲式結構中創作出具有各地方風格、描述各種音樂形象之豐富作品。
研究結果顯示:大量的傳統箏曲是歷代箏家以《八板》這首民間 器樂曲牌為基礎或六十八板曲式結構為原則,從特定的音樂形象出發 ,運用各地域的演奏技巧、板式變化、宮調變化、異音、曲式結構變 化、聯套等手法,創造出既有濃厚的地方風格、鮮明的音樂形象、又能充份發揮古箏性能的標題性箏曲。所以筆者確認六十八板箏曲的傳統性、傳承性及拓寬性都值得箏樂從事者去研究它。
【目錄】
前言
摘要
譜表目次
第一章六十八板的定義、源流及現況硏討
第一節《八板》及六十八板箏曲
一、民間器樂曲牌一《老六板》、《老八板》
二、《八板》衍生之標題性器樂曲及《八板》歌曲
三、六十八板箏曲
第二節《八板》及六十八板樂曲的歷史考溯
一、歷史源流
二、歷史考證
第三節六十八板結構在中國傳統音樂曲式中的價值
一、數字概念在六十八板結構中的意義
二、六十八板結構是中國傳統音樂曲式的基本形式之
第四節有關《八板》及六十八板樂曲的現況研討
一、探討《八板〉及六十八板樂曲的主要論文
二、探討《八板〉及六十八板樂曲的主要著作
第二章六十八板箏曲的流佈
第一節山東六十八板箏曲
一、菏澤地區的碰八板與聊城地區的弦索樂
二、山東六十八板箏曲與弦索合奏的關係
第二節河南六十八板箏曲
一、大調曲子中的板頭曲
二、河南六十八板箏曲與板頭曲的關係
第三節廣東客家六十八板箏曲
一、廣東漢樂中的絲弦樂
二、客家六十八板箏曲和絲弦樂的關係
第四節廣東潮州六十八板箏曲
一、潮州六十八板箏曲與潮劇音樂的關係
二、潮州六十八板箏曲與弦詩樂的關係
三、潮州六十八板箏曲演奏技巧的發展與細樂之關係
第五節其他地域的六十八板箏曲及日本箏曲的段結構
第三章六十八板箏曲的曲式結構硏究
第一節六十八板箏曲的句式結構
一、典型句式結構
二、基本句式結構
三、變體句式結構
第二節六十八板箏曲的段式結構
一、一段曲式結構
二、二段曲式結構
三、三段曲式結構
四、四段曲式結構
第三節六十八板箏曲聯套
一、以變奏手法構成的套曲
二、以聯綴手法構成的套曲
三、以接集手法創編而成的箏曲(漁舟唱晚〉
第四章六十八板箏曲的旋律發展手法
第一節板式變化
一、潮州箏曲的"曲速三變"
二、客家箏曲的"減字變奏"
三、江浙箏曲的"五代同堂"
第二節異音
第三節宮調變化的手法
一、同宮體系內的調式變化
二、旋宮轉調
第五章六十八板箏曲的演奏技巧與風格
第一節各地域箏曲的右手演奏技巧
第二節各地域箏曲的左手演奏技巧
第三節箏演奏技巧對不同地方風格形成之影響
第六章六十八板箏曲分析
第一節山東大板曲的曲式結構
第二節河南板頭曲的曲式結構
第三節潮州六十八板箏曲的曲式結構
第四節客家大調箏曲的曲式結構
結論
參考資料
【內文選讀】
第一章六十八板的定義、源流及現況研討
第一節《八板》及六十八板箏曲
《八板》在我國各種民族器樂、戲曲、曲藝或歌舞音樂中比比皆是,其流傳之廣、變化之多、影響之深在我國乃至世界音樂中都是十分罕見的現象。
一、民間器樂曲牌一一《老六板》、《老八板》
《老八板》是一首民間樂曲,廣泛地流行於全國各地,演出形式 從民間合奏音樂的弦索、絲竹、鼓吹到獨奏音樂中的箏曲、琵琶曲, 並擴展到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之中。在流傳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同的名稱,除了《八板》外,也有叫《老八板》、 《大八板》或是《六板》、《老六板》的;有些地區更有不同的名稱 ,如在山西叫《八寶》,在四川和河北稱《八譜》,在內蒙乂叫《八 音》(註1) 因其在全國的流傳很廣,故又被稱為《天下同》或《天下大同》(註2),另外由於其添加歌詞而又產生了《光頭和尚》、《漁翁樂》等名稱 (註3)。《老八板》即是《八板》,因為後來有加花的八板,稱為《花八板》,所以又稱原來的八板為《老八板》(註4)。 又因流傳於全國各地的《八板》,其第一 、二樂句開始的主題旋律都是相同的,儘結尾處不同,在廣東又被稱為《八板頭》(註5);而全曲相同的末句旋律常被稱為《八板尾》。還有的說是因為用中國傳統的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樂器演奏,故稱《八音》(註6)。
《老六板》的原型第一 、二樂句六小節,故稱《六板》;而《老八板》的原型第一 、二樂句八小節,故稱《八板》(註7)。但是後來...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特徵 | 中國古典 |
適用對象 | 老師 |
樂器 | 箏 |
裝訂 | 精裝 |
形式 | 書 |
出版年代 | 8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