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孟德爾頌無言歌鋼琴作品研究

孟德爾頌無言歌鋼琴作品研究
孟德爾頌無言歌鋼琴作品研究

    孟德爾頌的「無言歌」,是音樂小品中的珍品,一首一首的樂曲,就如一首一首的歌謠,雖然沒有語言〔歌詞),但仍然能吿訴我們一個一個富於人情味的美好故事。這些歌,因爲沒有語言的限制,更能讓我們想像無窮 拙著共分爲十二章,除第一章孟德爾頌之生平與作品,第二章孟德爾頌之鋼琴作品之外,並將四十八首「無言歌」分爲八章討論其詮釋與簡單的分析,此外另設兩章,論述演奏技巧與特色以及鋼琴演奏上的樂句法、速度法、強弱法、音色與觸鍵等的運用。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張美惠
  • 總書頁: 261
  • 商品編號: B23
  • ISBN: 4717769100334
NT 238
NT 250
未稅: NT 238

簡介

【陳 序】
音樂藝術,感人至深,能使人潛移默化,而蔚爲社會善良之風俗。是故自古皆以禮樂治國,設官任事。禮以節制言行;樂以調和精神,則其內外有據,身心必得其平衡發展,乃有社會和諧安康之進歩。臺灣光復後,政府對音樂之推廣,人才之培育,計畫尤爲完善,各項設施與演出水準之提昇,成果纍纍;國人活躍於世界樂壇者比比皆是,參加國際著名之音樂比賽,往往名列前茅。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以來,更爲音樂水準之提昇列爲施政重點,每年配合「加強文化及音樂活動方案」之實施,辦理委託及公開徵選音樂創作與出版、舉辦文藝季活動與「樂苑新曲」定期發表會、主辦及補助各樂團分別巡迴與示範演出、蒐集整理與硏究民族音樂資料、舉行學術性座談等等……績效卓著,有助於音樂文化功能之拓展。我國樂界人士 ,對中西音樂理論與技巧之探討,各有成就,學術性論著推陳出新,殊爲可喜。張美惠女士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任敎,治學甚勤;其新著「孟德爾頌無言歌鋼琴作品硏究」一書,論列宏富,條貫周密,對樂理詮釋與曲式分析,着墨至多,見地不凡。余嘉其用心之勤,樂以小序冠其書卷之首。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陳奇祿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元月


【目錄】孟德爾頌「無言歌」鋼琴作品研究

序文
前言
第一章孟德爾頌之生平與作品
第二章孟德爾頌之鋼琴作品
第三章「無言歌」第一册之詮釋
第四章「無言歌」第二册之詮釋
第五章「無言歌」第三册之詮釋
第六章「無言歌」第四册之詮釋
第七章「無言歌」第五册之詮釋
第八章「無言歌」第六册之詮釋
第九章「無言歌」第七册之詮釋
第十章「無言歌」第八册之詮釋
第十一章「無言歌」鋼琴作品之演奏技巧與特色第一節「無言歌」鋼琴作品之演奏技巧第二節「無言歌」鋼琴作品之特色第三節「無言歌」鋼琴作品難易度之分級
第十二章「無言歌」在鋼琴演奏上之運用法第一節樂句法第二節速度與速度法第三節強弱法第四節音色與觸鍵
參考書目

【前 言】

歐洲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是屬於富麗堂皇的風格,裝飾音的過份使用,有時使人感到虛榮的一面,但無論如何,它代表着歐洲富有的宮廷音樂生活。到了古典時代,歐洲的音樂生活雖然未脫離責族們的趣味,但當時貴族們的音樂修養極高,而且由海頓、莫札特至貝多芬,將音樂帶入絕對音樂的深奥境界。

西元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此後歐洲各國的王朝紛紛被推翻,造成了貴族階級的沒落。因此,原來支持音樂最有力的貴族失去了地位,無力再贊助這些音樂家們,迫使音樂家不得不另尋支持者--廣大的市民階級。毫無疑問地,西洋音樂史從古典樂派到浪漫樂派,其風格的最大演變,起因於上述瓧會結構的激烈變遷。以鋼琴作品來說,從嚴肅艱難的奏鳴曲轉變爲平宜近人的小品。

支持古典樂派的歐洲貴族們,對音樂的修養深厚,因此能欣賞奏鳴曲一類的深奥作品一絕對音樂或純音樂。然而對音樂修養比較膚淺的一般市民階級來說,要欣賞樂曲組織嚴密,內容近於哲學,又長又大的奏鳴曲,以及賦格曲,實在是件不甚容易的事。於是附有標題的鋼琴小品,應新時代的潮流而產生,並獲得大衆的喜愛,因爲它能表現當時愛好自由的歐洲新市民階級的嗜好。對於市民而言,只要買一張音樂會的入場券,他們便能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作品了。這種音樂社會的情況,比起古典派時代一音樂是宮廷貴族們的專利品,是顯然有巨大的分別。

於是韋伯、李斯特、蕭邦、舒曼、布拉姆斯……等作曲家們大家不約而同地從事創作鋼琴小品。其中孟德爾頌所創作的「無言歌」曲集,不僅獲得上上下下男女老幼,不分貧富貴賤的瓧會大衆的喜愛, 而且獨創新音樂的風格。

孟德爾頌的「無言歌」,是音樂小品中的珍品,一首一首的樂曲,就如一首一首的歌謠,雖然沒有語言〔歌詞),但仍然能吿訴我們一個一個富於人情味的美好故事。這些歌,因爲沒有語言的限制,更能讓我們想像無窮。雖然只有四十八首「無言歌」,但是它所帶給我們的音樂故事不止是四十八個,而無形中增加至四百八十個,甚至四千八百個……,因爲隨着不同的欣賞者,各人會想像各種不同的音樂故事。

拙著係是以此可愛的鋼琴小品一一四十八首「無言歌」爲研究對象,尤其注重樂曲詮釋,論述在鋼琴上的彈奏法。因爲「無言歌」雖然長久以來在我國愛好音樂人們的心目中,家喩戶曉,成爲大衆所歡迎的曲目,但是至今尙無較爲詳細的詮釋與分析。

拙著共分爲十二章,除第一章孟德爾頌之生平與作品,第二章孟德爾頌之鋼琴作品之外,並將四十八首「無言歌」分爲八章討論其詮釋與簡單的分析,此外另設兩章,論述演奏技巧與特色以及鋼琴演奏上的樂句法、速度法、強弱法、音色與觸鍵等的運用。

本人學淺才疏,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祈專家學者不吝賜敎幷惠予指正,同時也希望拙作能夠獻給愛好音樂人士以及學習鋼琴的靑年朋友們,作爲欣賞及學習的參考。


張美惠謹識
民國七十七年元月於師大音樂系


 【內文選讀】


第一章孟德爾頌之生平與作品
孟德爾頌 ( 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essohn-Bartholdy )    (1809-1847)

西元一八零九年二月三日,生於德國的漢堡(Hamburg),猶太裔之德國家庭。父親阿伯拉罕,孟德爾頌 (Abraham 1776-1835) 是位銀行家,祖父莫則士﹒孟德爾頌 (Moses 1726-1786) 是位有名的哲學家,其曾祖父(Menachem Mendel 1682-1766)是 位教師。薩爾蒙家出身的母親蕾亞 ( Lea Salmon 1776-1842 ) 是柏林、猶太裔銀行家的女兒,與阿伯拉罕在1804年結婚,移居到漢堡。育有二男二女,菲力士是排行第二的長男。當他們一家繼承了舅父亞可夫﹒沙羅門﹒巴索第(Jakob, Salo,om, Bartholdy 1779-1825)的遺產時,菲力士就改名巴索第﹒孟德爾頌,但通常都以孟德爾頌來稱呼。姐姐法柅(Fanny cacilie 1805-1847) 也是位有名的鋼琴家,孟德爾頌一家都信奉基督教,過著富裕與上流社會的生活。

一八一二年 (3歲),因家鄉漢堡被法國軍佔領,孟德爾頌全家人移居到柏林,菲力士 (以下稱孟德爾頌)的鋼琴教育是啟蒙於他母親蕾亞(Lea salmon),同年,父親帶了一家人到巴黎旅行,順著機會孟德爾頌受教於一位和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很親近的音樂家比格(Bigot 1786-1820)。

一八一三 (4歲) 孟德爾頌正式拜師於貝爾加(L. Berger 1777-1839〕學習鋼琴。一方面又拜師於柏林很有名的捷魯達 (Zelter 1758-1832) 學習作曲。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適用對象老師
樂器鋼琴
古典作曲家Mendelssohn, F. 孟德爾頌
裝訂平裝
形式書+譜
出版年代90年代
外型尺寸約B5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