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音感的探索

音感的探索
音感的探索
    一般人常認爲音感訓練爲基礎課程,因此重視使用的敎材甚於音感理論的探討。敎學上缺乏音感理論的認知,則遭遇的困境便難有突破的方法,敎師往往將失敗歸於習樂者素質的低落;殊不知唯有在明 瞭「音感」形成的根源後,才能找到一切問題的癥結... ...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王潤婷
  • 總書頁: 267
  • 商品編號: B195
  • ISBN: 9578371365
NT 285
NT 300
未稅: NT 285

簡介

【前言】

多年前,一場管弦樂演出的隔日,報上出現了兩個樂評。一個將之評論的體無完膚,大部份在述說各樂器聲音的不準確;另一個樂評者卻是在音樂會裡聽見了流水又看見了雲彩,無限的陶醉。雖說人的耳朶是主觀的,但是這兩個樂評差距如此大,也是匪夷所思,問題到底出在那裡呢?

198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國立藝專國樂科任敎 ( 在的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國樂系 ) 。承蒙當時的科主任林昱廷敎授屬意,擔任視唱聽寫課程。初來乍到,一向喜愛新鲜事物的我,在一片陌生的樂聲中,不由得興起了好奇心:然而好奇過後,卻陷入了苦思,因爲敎學 上遇到瓶頸。手邊的方法能用能想的皆無功,遂於1991年申請國科會的補助,赴美國曼尼斯音樂院做爲期一年的研究。感謝當時東吳大學音樂系系主任張己任敎授及曼尼斯音樂院寇克森敎授 ( Dr. Robert Cuekson ) 的大力推薦,已返休的八十餘歲老敎授瑪莉,鲍爾斯博士 ( Dr. Marie Powers ) 願意就音感敎學這方面給予我指導。

鲍爾斯博士曾一手建立曼尼斯音樂院音感敎學系統,深受各方敬重:其敎學之嚴厲,極少人能出其左右,然而嚴厲的背後卻是一顆熱切敎導的心。從她身上,我再一次感受到老一輩音樂敎育者封音樂的執著與付出。她急切的想在一年內把所知全部灌輸給我,我也只有每早七時餘便起床發聲,練視唱打節奏彈總譜。

鮑爾斯博士不斷的給我各種練習,從中我則慢慢摸索出一些道理。當時很想一探音感敎學的內在理論,然而這方面的書可說是極少,大部份是敎材。因此1992年我回國後,便一頭栽進了圖書館, 收集我想知道的資料。這之間,感謝年邁的父親藉旅遊之便,由大陸的音樂書店將音感敎材一箱一箱的爲我拖運回來,也很謝謝藝專同事王海燕、施德玉兩位敎授在國樂方面提供的資料,及施德華夫婦、張憶佳小姐在法國爲我收集的寶貴敎材。

由於研究敎材的關係,我與中央音樂院的熊克炎敎授及西安音樂 院的鄭敏敎授有少許的接觸,他們皆爲嚴謹的學者。由熊敎授得知中央音樂院甚至設有音感的碩士主修學位。由此可知聽覺敎育應該是要受到重視的。

音樂之所以能成爲藝術,乃是在於它本身已是一門學問,有完整的理論基礎及嚴格的演出要求。它形成的過程是嚴肅的,是一種精緻文化的展現,故自有其價値體系。這個價值體系打破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論調,諸如國樂是不講究音準的、巴哈的音樂是沒有情感的……等不正確觀念。事實上,只要稱的上藝術的音樂作品必定是講究音準, 述說情感的。

一般人常認爲音感訓練爲基礎課程,因此重視使用的敎材甚於音感理論的探討。敎學上缺乏音感理論的認知,則遭遇的困境便難有突破的方法,敎師往往將失敗歸於習樂者素質的低落;殊不知唯有在明 瞭「音感」形成的根源後,才能找到一切問題的癥結,而大部份習樂者皆能因正確適中之引導發揮出本身原有的潛能。因此本書便是針對 整個音感敎育的內在理論做深入的研究,並透過理論找到良善的敎學法,以期從根本使音感敎育有所更新,在國人對音樂藝術價値體系的認定上能發生實質作用。

本書是將我自1992年陸續發表的論文做一個匯整。內容涵蓋甚廣,除了探討音感理論及敎學法外,西樂和國樂的理論及敎材均囊括其中。於研究過程裡,我發現我國國中音樂課本在中國調式音樂的樂理講述上有部份錯誤,爲此曾發表 ( 中國調式音樂理論之探討 ) 文章於台灣藝術學院第59期的《藝術學報》上。因篇幅有限,文中討論的內容較爲簡節,在本書第四章第二節中則有詳述。國樂的發展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中國音樂的理論尙缺乏嚴格統一的整理,由於理論的錯誤往往導致聽覺的無所適從,故音樂要有長遠的發展,不能不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因個人能力有限,中國音樂理論的研究尙需同儕 給予指正並共同努力。

出書期間的校稿工作十分擾人,在此我要謝謝先後爲本書做過校稿工作的外子魏化明、好友蔡純慧,學生林秀娟、張秀貞、梁嬋纓、 黃碧君、李孟璇、劉雯宜,及爲照像工作繁忙的黃雪婷和辜稜育。

鲍爾斯女士在我回國後的第二年病逝於紐約。無限的感激與追思 無奈只有藉本書的一隅表達了 。
王潤婷
1999年6月於台北

【目錄】
前言
第一章音感的探索
 第一節音樂的產生
 第二節音樂與音感
 第三節音感的內容
 第四節音感教育的歷史
 第五節音感形成的過程
 第六節 「思與感」在音感教育上的重點
 第七節本書研究之重點
第二章記譜法與唱名的問題
 第一節五線譜記譜法
  一、歷史
  二、特色
 第二節奎多唱名的演變
  一、唱名的歷史
  二、英國克文唱譜
  三、數字簡譜記譜法
  四、柯達意敎學法
  五、結語
 第三節中國記譜法的演進
  一、律呂字譜
  二、宮商字譜
  三、工尺譜
  四、古琴譜
 第四節西洋記譜法在中國
 第五節結語
  一、記譜法統一之必要
  二、唱名單一化
第三章音感與節奏
 第一節節奏是什麼
  一、律動
  二、節奏型態
 第二節節奏訓練的重點
 第三節節奏訓練的方法
 第四節各種節拍的指揮方式
  一、二拍子
  二、三拍子
  三、四拍子
  四、五拍子
  五、七拍子
  六、八拍子
  七、九拍子
  八、不同單位的複拍子與單拍子混合節拍
  九、不同單位的單拍子混合節拍
  十、同單位的單拍子與複拍子混合節拍
 第五節節奏訓練的內容
 ―、讀譜
 二、節奏組合
 三、遊戲
 第六節音樂中複雜節奏之解析
第四章音感與視唱
 第一節西方調式音樂視唱
  一、西方調式的演變
  二、敎會調式的辨認
  三、西方調式的種類
  四、西方調式音樂視唱實例
 第二節中國調式音樂視唱
  一、中國調式的稱謂
  二、中國六聲及七聲音階之由來
  三、中國五聲調式音階中各音的特性
  四、中國音樂的結構
  五、中國調式音樂視唱的練習程序
  六、中國調式音視唱實例
 第三節大小調調性音樂視唱
 第四節早期現代音樂視唱
 第五節無調音樂視唱
 第六節二聲部視唱
 第七節結語
第五章音感與總譜彈奏及移調
 第一節總譜彈奏
 第二節移調
 第三節結語
第六章音感與聽音
 第一節絕對音感與相對音感
 第二節基礎聽音
  一、節奏
  二、大小調音階、自然音程及和弦的聽音
  三、音高之測試與練習
  四、調式音樂聽音
  五、單旋律大小調調性音樂聽音
  六、二聲部大小調調性音樂聽音
  七、四聲部大小調調性音樂聽音
  八、無調音樂聽音
 第三節電腦聽音
 第四節音樂聽音
  一、聽寫音樂
  二、演奏賞析
 第五節結語
第七章音感敎育的分級與敎材
 第一節音感教育的分級
  一、基礎級
  二、第一級
  三、第二級
  四、第三級
  五、第四級
  六、第五級
  七、結語
 第二節音感教學之教材
  一、節奏敎材
  二、視唱敎材
  三、總譜彈奏及移調敎材
  四、聽音敎材
  五、音樂聽音敎材
 第三節結語
第八章音感與人文
第九章音感敎育應具開創性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書目
 二、外文參考書目
 三、中文參考期刊
 四、外文參考期刊
 五、參考教材

 

【內文選讀】 第一章 音感的探索

音樂是聲音及時間的藝術,其基礎材料是「樂音」。 從物理學上看,聲音的產生是物質在空氣中振動的結果。自然界 裡有許多振動的現象,然而並非每一種振動都能使我們的耳朶聽到聲響;例如,鐘擺的振動只能在視覺上造成印象,無法使耳朶聽到聲 音。因此聲音的產生,在振動的速度上有其一定的限制,頻率大約界於每秒振動16次到20000次是人耳可以接收的聲音,其間又因人的年紀和健康情形而有所差異。

人類的耳朶旣然可以從無可數計之振動中知覺到和辨識出聲音,必定亦可以從聲音的廣大範疇中感覺出樂音和噪音。雖然科學發達後,人們從物理數據歸納出樂音及噪音的特質;然而在早年,人的耳朶卻是很自然的具有分辨樂音或噪音的能力,其所依持的乃是人內在的音感。

哲學家歌德 ( Goethe 1749-1832 )曾針對樂音提出「樂音是一種內在的現象」。這個說法與他在「色彩」上的說法相似,他認爲色彩的產生不僅是一般物理學家所說的爲光線照射的結果,更是人內在對色 彩有某種感受力,與外在光線照射後所引發的交互作用。根據歌德的理論,席格曼,拉維利 ( Siegmund Levarie ) 及爾恩斯特,拉維化 ( Ernst Levy ) 在合著的《樂音》( Tone )  —書中便引申爲:「音樂並非一般音響學者所認定的是發生在空氣中的聲音,它最根本及最終極之意義乃...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適用對象入門
裝訂平裝
形式
出版年代80年代
外型尺寸約B5尺寸
標籤: 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