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 (簡中)
費利克斯·瑪麗亞·伽茨編著的《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從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音樂美學資料集(精)》是德國音樂美學家、指揮家伽茨編輯並於1929年出版的一部音樂美學資料集。其中收集了德、奧等國48位作者論音樂和音樂美的相關文論(涉及1790年至1929年間出版的86部著作)。其中大部分作者都是名聲顯赫的學界泰斗,涉及的哲學家有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文學家有歌德、霍夫曼、施萊格爾兄弟、蒂克等,作曲家有舒曼、瓦格納、李斯特、勳伯格等,音樂學家有里曼、克雷奇馬爾、豪澤格爾、漢斯立克等,還有美學、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領軍人物。此外,編者在導論中介紹了他編寫此書的目的及一種以他律和自律為主線的系統分類方法,並運用這一方法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概述出音樂美學各重要流派的主要特點。
- 庫存狀況: 缺貨
- 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 編訂者: Felix Maria Gatz
- 總書頁: 522
- 商品編號: 9787103048085
- ISBN: 9787103048085
簡介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紙質品質及保存、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有相當的落差,除破損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壓痕、折痕皆為正常一般銷售之商品。
費利克斯·瑪麗亞·伽茨編著的《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從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音樂美學資料集(精)》是德國音樂美學家、指揮家伽茨編輯並於1929年出版的一部音樂美學資料集。其中收集了德、奧等國48位作者論音樂和音樂美的相關文論(涉及1790年至1929年間出版的86部著作)。其中大部分作者都是名聲顯赫的學界泰斗,涉及的哲學家有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文學家有歌德、霍夫曼、施萊格爾兄弟、蒂克等,作曲家有舒曼、瓦格納、李斯特、勳伯格等,音樂學家有里曼、克雷奇馬爾、豪澤格爾、漢斯立克等,還有美學、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領軍人物。此外,編者在導論中介紹了他編寫此書的目的及一種以他律和自律為主線的系統分類方法,並運用這一方法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概述出音樂美學各重要流派的主要特點。
目錄
音樂美學主要流派的系統分類
導讀:音樂美學的主要流派
上篇作為他律藝術的音樂(他律美學)
第一部分
第一章教條的內容美學判斷力批判(1790)
亨德爾與莎士比亞——論音樂美學(1868)
促進音樂釋義學發展的倡議(1902)
美的文學和藝術講演錄(1801/1802)
作為音樂理論生理學基礎的音感覺論(1862)
評漢斯立克的《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1854)
德國美學史(1868)
第二章形式美學(負內容美學)
論音樂之精神(1912)
判斷力批判(1790)
面向音樂愛好者的音樂講演錄(1826)
第三章部分的內容美學
作為表現的音樂(1885)
柏遼茲和他的哈羅爾德交響曲(1855)
歌德書信集(1903)
為《拉摩的侄兒》所加的註釋(1805)
與愛克曼的談話錄(1827)
音樂美學要義(1888)
貝多芬給了我們什麼?(1920)
第四章假定論的內容美學(形式美學和內容美學的各種組合)
未來的藝術作品(1850)
歌劇與戲劇(1851)
音樂與詩藝的分野——音樂美學研究(1856)
美與藝術——美學導論(1876/1877)
美學——美的心理學與藝術的心理學(1903)
第二部分(化身美學)
柏遼茲和他的哈羅爾德交響曲(1855)
美的哲學( 1887)
論音樂的本質(1929)
美學或者美的科學(1857)
美學講演錄(1818/1820講演,1835)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部:1819,第二部:1844)
附錄和補遺( 1851)
遺稿
下篇作為自律藝術的音樂(自律美學)
第一章作為近似自律藝術的音樂
歌德書信(1790/1827)
編年史(1805)
歌德致策爾特函(1799/1832)
談話錄(1830 /1831)
關於藝術的格言和感想(1829)
卡利哥納(1800)
銘言(1834)
費迪南·希勒(1835)
柏遼茲的交響曲(幻想交響曲)(1835)
為鋼琴譜寫的幻想曲和隨想曲(1838)
為樂隊譜寫的交響曲(1843)
關於柏遼茲的音樂創作答格里彭克爾(1844)
朝拜貝多芬之旅(1840)
一個愉快的晚上(1841)
論序曲(1841)
論李斯特的交響詩(1857)
柏遼茲和他的哈羅爾德交響曲(1855)
莫扎特(1856)
看不見的共濟會(1793)
少不更事的年歲(1803/1805)
一位熱愛藝術的修士的內心傾訴(1797)
獻給藝術之友的藝術暢想曲(1799)
為瓦肯羅德的《藝術暢想曲》而作(1799)
雅典娜神殿片斷集(1798)
片斷集(1799)
卡洛風格的幻想篇(1814)
謝拉皮翁兄弟(1819)
關於音樂的一些短文(1820)
歌德和一個孩子的通信(1835)
未來音樂(1860)
論國家與宗教(1864)
貝多芬(1870)
論歌劇的使命(1871)
關於“樂劇”這一稱謂(1872)
悲劇的誕生(1871)
貝多芬以後的交響樂(1897)
第二章作為絕對自律藝術的音樂
美學研究(1819/ 1837)
從實踐觀點中產生的簡明哲學百科全書(1831)
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1854)
論音樂的美(1854)
一位音樂的拉奧孔(1855)
精神生活(1857 )
論音樂與唱詞(1871)
美學引論(1876)
從形式美學的觀點看音樂的美和整體藝術作品(1877)
美學與普通藝術學(1906)
新音樂美學論稿(1907)
《浮士德博士》總譜序言提綱(1922)
音樂修養與音樂聽賞教育(1910)
論與唱詞的關係(1914)
“音想像論”思想(1916)
音樂無能新美學——腐敗的徵兆?(1920)
論音樂的本質(1924)
何謂“新”音樂?(1928)
瓦格納——事業中的一生(1924)
關於自律美學的若干批判性思考(1929)
布魯克納的交響曲(1914)
貝多芬(1927)
線性對位基礎(1916)
浪漫主義和聲及其在瓦格納的《特里斯坦》中的危機(1919)
布魯克納(1925)
參考文獻
內容索引
附錄:本書原目錄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簡體中文 |
裝訂 | 精裝 |
形式 | 書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