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科學
-
『音響學』這門課程讓音樂系的學生了解音樂的一些物理現象,也幫助演奏主修的學生,深入掌握樂器的發聲、共鳴原理。鄭德淵教授從聲音的特性、弦樂震動原理,一路談至中西管、弦樂器之聲學、擊樂器的頻譜...是樂器音響學的最佳教材。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鄭德淵
- 總書頁: 316
- 商品編號: B643
- ISBN: 9578371594
簡介
【自序】
自民國六十七年開始在音樂系教授音饗學課程至今,已二十五年,這門課程確實給音樂系的學生一些幫助,讓他們了解音樂的一些物理現象,當然也幫助了一些演奏主修的學生。不過,要深入到什麼層面,數學及物理的理論要到什麼的程度, 則是令人困擾的問題。
這二十幾年來,除了徐氏基金會出的「音樂的科學原理」(早已絕版),以及曾在音響雜誌連載的「音樂的藝術與科學」外,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大概只有筆者的「音樂音響學」(絃樂器的科學理論)及「樂器的音響學」(不再版)而已了,大陸上曾出版「音樂物理學」及「樂聲的奧秘」,是兩本値得推薦的書,可惜不易購得。(70年代中期出版的〈樂器科技〉以及改名的〈樂器〉有相當多的樂器音響學相關資料。)英文書籍一些相關書,特別是Rossing的Physics of Musical Instruments,以及日文的〈樂器の音響學〉(安籐由典)特別値得推薦,這些都是本書的重要參考及引用的書目。近日北京韓寶強先生也出了一本「音的歷程─現代音樂聲學導論」亦値參考。
經過二十幾年的教學,筆者再次重新整理,編寫了這本既有基本概念又略深入的樂器音響學,希望能對音樂科系的學生有所幫助。作爲教科書參考用書,爲求文字簡潔順暢,未能每一論述皆加引註,特別對所引用之著作作者致謝,對於大陸書店張經理之慨允出版,表示感謝之意。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所長
鄭德淵 教授
2002.12
【內文選讀】
第一章 聲音與樂音
1.1 聲音的性質
如果我們作如下的敘述:「聲音包括樂音與噪音,好聽的稱爲樂音,不好聽的爲噪音:樂器是能發出好聽的聲音一即是發出樂音的器物。」這樣的說法好像很淸楚的解釋了聲音、樂音、噪音與樂器,但卻不是正確的說法。如何向聾子描述聲音呢?大鼓大鑼的聲音是不是樂音呢?能敲出美妙聲響的碗算不算樂器呢?因此我們還是要好好來定義這些名詞。
我們如果將音叉敲出後迅速觸及耳根,或在說話時用手指貼在喉頭前面,可以發現聲音的產生是因爲有一種輕微的振動所引起的,因此可以作如下的定義:聲音是經由「某些物質」而可以「感覺到的振動」。這裡提到了兩個因素,一個是要經由「某些物質」,即是媒介物,如最熟悉的「空氣」,例如平常兩個人面對面的談話:或者是「固體」如鐵軌,小時候我們將耳朵附在鐵軌上可以聽到遠方火車傳來的聲音;或者是「液體」,例如我們潛到游泳池裡,還是可以聽到人們在游泳池邊的談話。這三種物質,不管是氣體、固體、液體,都是聲音媒介物,聲音需要藉由它們來傳送,此種現象可由以下的實驗來獲得證明:在一玻璃罩內放一電鈴,通電可發出聲響,但若將罩內空氣慢慢抽光,則通電後聲音將漸弱而至無聲。所以似乎我們可以這樣推論:在空氣稀薄的高山上交談會比較吃力。
聲音是能感覺到的振動,是一種波動現象,是一種壓力的交替變化,或者說是一種質點(如空氣分子)位移或速度的交替變化。圖1.1所示者即爲活塞及靜止空氣的模擬發音系統,活塞的推動,造成內部空氣的壓力形成一疏一密的層次結果,就像丟石頭進水池,形成一波波的漣漪向四面擴散,這種球面式的輻射傳播,使我們能夠聽到。氣球爆破,引起空氣中分子質點位移及壓力變化,傳到耳中,在耳中經過一番過程,使我們聽到……
目錄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裝訂 | 平裝 |
形式 | 書 |
出版年代 | 9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