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史略 (簡中)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從上古至近代的悠久歲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優越的音樂文化。今天面對著這樣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遺產,本書著者吳釗、劉東升兩君,根據大量有關的文獻資料、考古資料以及社會調查資料,比較全面而概括地對中國音樂史加以論述,既說明了他們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又介紹了不少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出中國音樂發展的來龍去脈。
本書也扼要地介紹了中國古代音樂學家的一些學說,如《樂記》一書認為音樂應反映社會現實,應發揮教育功能,等等。這些主張雖然有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性,但可供我們參考。書中所用史料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但本書從始至終力圖突出音樂主線,不時發出或流露音響,所以讀起來,不會感到寂寥。
- 庫存狀況: 缺貨
- 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 作者: 吳釗、劉東升
- 出版日期: 2017/2/1
- 總書頁: 428
- 商品編號: 9787103011737
- ISBN: 9787103011737
簡介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紙質品質及保存、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有相當的落差,除破損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壓痕、折痕皆為正常一般銷售之商品。
序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從上古至今的悠久歲月中,各一條腿單位那位同創造了祖國的優越的音樂文化。今天面對著這樣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遺產,本書著者吳釗、劉東升兩君,根據大量有關的文獻資料、考古資料以及社會調查資料,比較全面而概括地對中國音樂史加以論述,既說明了他們自己的研究心得,又介紹了不少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出中國音樂發展的來龍去脈。
我讀了本書之後,感到收藏很大,而其中關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論述使我感受更深︰
音樂的本源出于民間。就樂曲說,有些是民間的集體創作或民間藝人的創作,有些是音樂家從人民生活中汲取了藝術原料而創作,或在民歌的啟發之下,或在民歌的基礎上創作的。本書中隨時指出了這一點。例如強調《詩經‧國風》大部都是民間歌謠,《楚辭》中有些作品是在民歌的基礎上加工改編的;即使魏晉和歌及相和大曲。按相和歌原出于“漢世街陌謠謳”,相和大曲即相和歌的高級形式。此外,又如對後來產生並不斷發展的描寫秦漢之際楚漢鏖戰的琵琶曲《十面埋伏》,書中也指出它的兩段尾聲是采自民間曲牌《五聲佛》和《撼動山》的曲調。當然其他部分也可能有民間曲調。
音樂文化是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又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的一部分,有時代特色。在歷史上,新音樂都是在繼承了舊音樂的成就,在新的社會條件之下發展起來的,例如書中指出南北朝的清商樂是在南方民歌“吳歌”、“西曲”的基礎上,繼承了相和歌的傳統而發展起來的新樂種;北宋末年在溫州出現的南戲,原是在當地的民歌、曲子的基礎上發展成的一種民間戲曲,後來又吸收了唱賺、諸宮調及雜劇的若干成就才逐漸趨于完善。音樂史上這種不斷的推陳出新的運動一直在進行著。
每個民族或國家的音樂文化的發展,主要是由各自社會發展的動力所觸發的,而本國各民族之間或本國和外國之間的音樂文化交流,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本書著意論述了這些問題,例如指出戰國時代西南地區的“滇國”即借鑒中原的編鐘而鑄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編鐘,漢朝的鼓吹曲中吸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歌曲,南北朝時期西部少數民族的樂章不斷地傳入中原,等等。此外,書中也說到中國和亞洲及歐洲音樂文化的交流情況,特別指出中國和近鄰日本密切的音樂文化關系。這不僅是回憶往事,而更重要的則是重溫歷史友誼。
本書也扼要地介紹了中國古代音樂學家的一些學說,如《樂記》一書認為音樂應反映社會現實,應發揮教育功能,等等。這些主張雖然有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性,但可供我們參考。
書中所用史料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但本書從始至終力圖突出音樂主線,不時發出或流露音響,所以讀起來,不會感到寂寥。
目錄
《中國音樂史略》序
第一章 遠古先秦音樂
第二章 秦漢魏晉南北朝音樂
第三章 隋唐音樂
第四章 宋元音樂
第五章 明清音樂
第六章 近代音樂
附錄︰參考文獻目錄
後記
增訂後記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簡體中文 |
特徵 | 中國古典 |
裝訂 | 平裝 |
形式 | 書 |
外型尺寸 | 特殊小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