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內沒有商品!
蕭邦晚年所作大提琴奏鳴曲,正是蕭邦與喬治桑的感情逐漸破滅,體力逐漸衰退時期,自由寬廣而堅固的結構感,精緻大膽的和聲表現法,以及從中產生的幻想風格,反應在此作品中,亦是蕭邦生前最後出版作品。
原曲為1810年韋伯為鋼琴與小提琴所寫,作品其中兩樂章經由大提琴名家G. Piatigorsky改編為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曲,樂曲加入異國多采多姿的風味,形式不拘泥於以前的奏鳴曲形式。(大提琴獨奏+鋼琴伴奏譜)
聖桑為浪漫時期的法國鋼琴及管風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音樂建立在後期浪漫派間堅實的技巧上,富於瑰麗色彩,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
熱情的快板於1875年左右創作,為聖桑於巴黎時期十分活躍作品,樂曲完整豐富有效運用大提琴技巧,具壓倒性的輝煌效果,易於演奏,受一般大提琴家喜愛和歡迎。
布拉姆斯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強烈散發出中期獨特憂鬱抒情性格,為浪漫派時期大提琴奏鳴曲的代表性傑作。
布拉姆斯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規模比第一號較大,以優美的低音音域歌唱旋律,曲風更為開朗,洋溢著激昂的熱情與力度,顯示出晚期圓熟的創作風格。
Bohuslav Martinu為捷克現代多產古典音樂作曲家,創作超過四百件音樂作品,受新古典主義及印象樂派及爵士樂影響,風格多變,為20世紀重要音樂家之一。
Luigi Rodolfo Boccherini為義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作曲風格優美,有時帶愁緒,採用由多數旋律巧妙的反復交織成富有情緒感的音樂獨特作風,有時像是古老的巴洛克音樂,有時宛如嶄新浪漫主義音樂。
貝多芬為大提琴與鋼琴而寫的三首變奏曲,都是在1800年前後所創作,顯現出貝多芬由變奏曲轉變為奏鳴曲前創作軌跡與風格。韓德爾《猶大‧馬加比》〈看那英雄凱旋歸〉主題十二段變奏 WoO 45,莫札特《魔笛》〈一個女孩或妻子〉主題十二段變奏 作品66,莫札特《魔笛》〈對愛有感覺的男人〉主題七段變奏 WoO 46,分譜+鋼琴伴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