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小提琴家薩拉沙泰為19世紀末期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此首樂曲為匯集比才的傑作卡門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旋律而寫的幻想曲,全名為『依歌劇卡門主題而作之演奏會用幻想曲』,樂曲充滿艱難的小提琴技巧,具西班牙特色和吉普賽風情。
蕭泰然被譽為「台灣拉赫曼尼諾夫─最後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集鋼琴家、指揮家與作曲家於一身,此書將所有小提琴小品音樂做完整收錄,使用上依照多年來演奏的心得而成,期望能以最原音重現的方式忠實的詮釋出作品。
Alexander Glazunov 葛拉祖諾夫一八六五年出生於聖彼得堡,延續俄羅斯風格,音樂穩重而堅實,充滿高雅的氣質,更爲崇尚純音樂的形式,小提琴協奏曲於一九零四年創作,為圓熟期的代表作,取材於民族音樂,更有抒情性、也更輕快。
收錄15首日本知名小提琴家葉加瀨太郞所作的「情熱大陸、Etupirka、Another Sky、Color Your Life」等知名代表曲由本人監修改編小提琴獨奏譜,附小提琴分譜,鋼琴伴奏譜。
莫札特七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K. 402、K. 570、K. 454、K. 481、K. 526、K. 547、K. 403
莫札特六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K. 376、K. 296、K. 377、K. 378、K. 379、K. 380
莫札特六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K. 305、K. 303、K. 306、K. 304、K. 302、K. 301
此曲為優美土耳其風樂曲,符合「薩爾斯堡協奏曲」系列作品之最後壓軸氣氛的樂曲,整體感覺仍具有法國的影響,具雄偉規模,清澈開闊,德國風格色彩也逐漸發展,充滿朝氣蓬勃的青春活力,可說是莫札特青年時期代表性的典型音樂之一。
D大調第二號協奏曲,充分顯示出法國式優美的嘉蘭特(Gallant Style)風格,中間樂章可聽到法國喜歌劇音調的中間樂章行板旋律,以主奏小提琴引導總奏的反覆,中斷轉為小調,最終樂章採用法國式「輪旋曲」形式。
MOZART G大調第三號協奏曲擴大的樂曲規模、精確的技巧及樂曲表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可見強烈的法國風色彩,令人注目,莫札特首次在樂曲中建立主奏樂器與管弦樂之間的對話性格,表現強烈的自我風格,被稱為「斯特拉斯堡」協奏曲。
K. 261此曲可能是為了取代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 219的第二樂章而寫的樂曲,為薩爾茲堡宮廷樂團的其中一位小提琴家而寫的作品,採用慢板的E大調寫成,開闊的音樂主題賦予主奏樂器甜美旋律進行,展現出十分典雅而具效果的管弦樂法。K. 373 作於1781年,為小提琴獨奏與樂團所作。優雅的稍快板 Allegretto grazioso,二四拍。曲式為ABACA,曲型的輪旋曲式。K. 269是為了取代K. 207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的終樂章。然而,原本的樂章卻得以保留,而這後加的樂章,後來便以獨立樂曲形式發刊。慢板與兩首輪旋曲小提琴分譜+鋼琴伴奏譜
聖桑為浪漫時期的法國鋼琴及管風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第三號廣泛地受世人的喜愛,樂曲中充滿著優美的旋律,又有近似古典協奏曲牢固的樂曲結構,所以變成他的器樂作品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