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書籍
本書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基礎知識;第二、三部分是將運弓技法和運指技法,較為集中地將問題提出來,在回答問題同時,由淺入深地作了實際演奏技藝的闡述;第四部分是較難技藝方面的綜合技法;第五部分是其他方面的知識。這些篇章,力求實用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儘量做到通俗易懂,希望大家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本書全面地論述了二胡演奏教學或二胡的教學和演奏的基本原理。樂器的構造方式決定了樂器的演奏方法,二胡樂器的構造決定了二胡的演奏方法,其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二胡演奏基本原理首先重要的內容。
《流行歌手速成秘籍:流行唱法發聲技巧訓練》詳細的講解了流行唱法的呼吸、發聲、咬字及演唱,並且系統的講述了流行唱法科學發聲基礎原理。同時,也為很多流行歌手提供了錄音棚演唱以及比賽演唱的寶貴經驗。
今天,五線作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記譜法,已在世界範圍內推廣與普及。可以說,不識五線譜就幾乎無法進行西洋樂器的演奏。五線譜雖與簡譜一樣都具有能形象直觀地認識和記憶的共同點,但它書寫的形式更為多種多樣,排列組合和運用也有其特點。
本書的編寫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同,使讀者能循序漸進地掌握識譜知識,提高識譜能力。基於單純的識譜僅為一種理性思維,而視唱則為真正表現音樂能力的所在,因此,本書編配了大量的視唱練習,其中不乏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以豐富廣大音樂愛好者音樂語言的積累,擴大音樂視野。
《怎樣識簡譜》是一把打開音樂之門的鑰匙,它的編寫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系統原則,使讀者朋友能循序漸進地掌握識譜知識,提高識譜能力。在內容編寫上,除介紹了一些識譜知識外,還配有一定的視唱練習,以提高學習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些視唱練習中不乏中外優秀作品,它將豐富學習者音樂語言的積累,擴大音樂視野。視唱練習的編排遵循分門別、有針對性的原則,並對具體內容的操作方法作了說明的闡述,使練習者能有方法、有步驟地達到練習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書是是一部論文集匯編,主要剖析了音樂演奏中復雜的問題,對各類型音樂演奏從學習、表演和賞析角度進行了研究。書中收錄的論文來自各個時期,它們從歷史學、詮釋學和心理學層面對音樂表演進行了深入探討。前四個章節關注于音樂表演的教學、發展、實踐和傳承,之后的章節討論了音樂從譜面向聲音的“翻譯”過程,最后一個章節展示了聆聽的行為,唱片的價值,以及音樂批評。
本書是為廣大的專業音樂工作者與業餘音樂愛好者而編寫的一部「雅俗共賞、學術性與實用性兼顧」的通俗教材,用作星海音樂學院的必修課教材和選修課教材。
全書共十章,各章節相對獨立。為了便於讀者自學,可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來安排具體的閱讀內容,不必按照本書的章節順序進行。
只有歌詞,無樂譜。 意大利語、法語聲樂作品乃美聲歌唱藝術學習、演唱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但目前此兩語種在國內還很不普及。因意大利語、法語文法複雜,詞形變化繁多,加之作為歌詞的文字中經常出現的省略、倒裝、古語和地域語言等因素,使得歌者即使有心去查找單詞、查明詞義往往也很難如願。鑑於此,《實用意法聲樂曲118首詞義精譯》篩選了經查證尚未做此項翻譯工作的百餘首意大利語、法語經典聲樂作品(含相當數量的常用聲樂教學曲目和舞台演唱曲目) ,進行原文與中文字、詞、句的精準對譯,以利於歌者對這些曲目的學習與演唱,並促進知曉詞義、以求甚解地演唱原文曲目的好習慣、嚴學風的形成。《實用意法聲樂曲118首詞義精譯》亦可用作聆聽、鑑賞原文演唱這些曲目的參閱。
本教程主要是為高等師范院校音樂系科開設復調音樂課編寫的。除適應高師教學需要外,亦可作復調音樂自修者的一本簡明讀物和音樂藝術院校師生的教學參考書。
本書是《對位法(第二冊)·自由對位法》的第二版,再版修改並增加了一些課的課後作業,並且在書的最後增添了附錄三,這一部分提供了本書部分課後作業的寫作示範,通過示範向學生展示對位法寫作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所要達到的標準。本書出版後得到音樂院校師生們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國內最專業的對位法教材”。除中央音樂學院用於作曲專業教材,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各大音樂院校均選其為教材或教學參考。
《對位法(第一冊):分類對位法(第二版)》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全面的音樂范例來展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以及古典浪漫時期的音樂風格和寫作技巧。第壹冊包括了分類對位法、經文歌以及雙合唱隊的寫作要領和法則,及300多條習題范例。《對位法(第一冊):分類對位法(第二版)》著重音樂感在對位法寫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對位法在音樂創作中的重要性,以實用、易學為主導理念,全書整體篇幅相對過去同類教材和理論著作也盡量縮減。
內容包括音樂心理學相關領域;心理學思想流派;心理學研究的焦點;個體、音樂及音樂教育;當代音樂心理學研究領域;通感、文學與心理美學;心理聲學和神經心理學;音樂格式塔;音樂感知和“美”的進程等。
對於音樂的理解的論述,既是知識的、經驗的和感情的,也是認知的、理性的和思辨的。在林華編著的這部《音樂審美與民族心理》中,我們看到的就是林華先生對於上述問題的情感的經歷、心靈的表述和理性的認識。通過作者對音樂和文化關係的特殊途徑——音樂審美與民族心理的探討,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每一個“自我”,理解每一個“他人”,正視高更的“問天”:“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又往哪裡去?”從而知曉“音樂是什麼,我們怎樣理解?”
《民族音樂學概論(修訂版)》,本書簡要介紹了民族音樂學的發展歷史、調研對像、研究模式與方法,並告訴讀者一些有關民族音樂學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常識。
本書的內容主要講述合唱寫作的基本規律,包括聲部組合、聲部進行、音區安排等寫作技術。 這是針對已經掌握四部和聲連接技術與復調音樂寫作技術、有著一定作曲基礎的專業藝術院校學生而撰寫的。 有關和聲、複調、歌曲寫作等技術問題屬於作曲基礎內容,因此不在此書中深入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