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樂樂譜
巴哈在柯登時代,即自1717年的六年間譜寫了六首大提琴組曲,當時的六首組曲是集數種古典舞曲組成,顯示了巴哈對弦樂器的廣泛經驗,以及深刻的見識,和高超性的技術理解。改編為小提琴獨奏譜。第2冊。
巴哈在柯登時代,即自1717年的六年間譜寫了六首大提琴組曲,當時的六首組曲是集數種古典舞曲組成,顯示了巴哈對弦樂器的廣泛經驗,以及深刻的見識,和高超性的技術理解。改編為小提琴獨奏譜。第1冊。
巴哈在柯登時代,即自1717年的六年間譜寫了六首大提琴組曲,當時的六首組曲是集數種古典舞曲組成,顯示了巴哈對弦樂器的廣泛經驗,以及深刻的見識,和高超性的技術理解。改編為小提琴獨奏譜。
這套作品是巴哈在科登時期創作的一系列獨奏奏鳴曲中,最早完成的創作。在此套作品之後,才有大提琴奏鳴曲、無伴奏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與鍵盤奏鳴曲等等的問世。這套作品對小提琴和大鍵琴獨奏家的技巧要求甚高,兩種樂器之間對話和合諧的程度,比起後來在古典樂派以鍵盤為主軸的奏鳴曲,要來得更有複音樂趣和美感。收錄BWV 1014-1019,小提琴分譜+鋼琴伴奏譜。
這套作品是巴哈在科登時期創作的一系列獨奏奏鳴曲中,最早完成的創作。在此套作品之後,才有大提琴奏鳴曲、無伴奏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與鍵盤奏鳴曲等等的問世。這套作品對小提琴和大鍵琴獨奏家的技巧要求甚高,兩種樂器之間對話和合諧的程度,比起後來在古典樂派以鍵盤為主軸的奏鳴曲,要來得更有複音樂趣和美感。收錄BWV 1017-1019,大鍵琴伴奏譜+小提琴分譜原典版,加注指法小提琴分譜、viola da gamba古提琴分譜。
這套作品是巴哈在科登時期創作的一系列獨奏奏鳴曲中,最早完成的創作。在此套作品之後,才有大提琴奏鳴曲、無伴奏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與鍵盤奏鳴曲等等的問世。這套作品對小提琴和大鍵琴獨奏家的技巧要求甚高,兩種樂器之間對話和合諧的程度,比起後來在古典樂派以鍵盤為主軸的奏鳴曲,要來得更有複音樂趣和美感。收錄BWV 1014-1016,大鍵琴伴奏譜+小提琴分譜原典版,加注指法小提琴分譜、viola da gamba古提琴分譜。
阿考雷是比利時小提琴家、作曲家及指揮家,創作過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以及一些室樂及管絃樂作品,於1868年創作的單樂章《a小調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成為學習小提琴協奏曲的入門必奏作品。小提琴分譜+鋼琴伴奏譜。
提到浪漫曲,就會使人想起做起作品40和50兩首樂曲,所謂浪漫曲沒有特定形式,推測為1802至1803年之間所創作,兩首浪漫曲可說是貝多芬創作活動最旺盛的時期所產生柔和而優美的旋律。Romance in G dur, Op.40(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譜)
提到浪漫曲,就會使人想起做起作品40和50兩首樂曲,所謂浪漫曲沒有特定形式,推測為1802至1803年之間所創作,兩首浪漫曲可說是貝多芬創作活動最旺盛的時期所產生柔和而優美的旋律。Romance in F, Op.50(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譜)
提到浪漫曲,就會使人想起做起作品40和50兩首樂曲,所謂浪漫曲沒有特定形式,推測為1802至1803年之間所創作,兩首浪漫曲可說是貝多芬創作活動最旺盛的時期所產生柔和而優美的旋律。(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譜)
提到浪漫曲,就會使人想起做起作品40和50兩首樂曲,所謂浪漫曲沒有特定形式,推測為1802至1803年之間所創作,兩首浪漫曲可說是貝多芬創作活動最旺盛的時期所產生柔和而優美的旋律。(小提琴獨奏譜+伴奏CD)
收錄12首貝多芬著名鋼琴曲、交響曲改編為小提琴演奏樂譜集,附伴奏CD。
Maria Theresia von Paradis 奧地利女性音樂家,鋼琴家、歌手、作曲家。莫札特的第18號鋼琴協奏曲被認為是為她而作的。最著名的作品是鋼琴四重奏曲西西里舞曲,但此曲的真偽仍有爭議。改編小提琴(或大提琴)獨奏曲,小提琴(大提琴)分譜+鋼琴伴奏譜。
聖桑為浪漫時期的法國鋼琴及管風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第三號廣泛地受世人的喜愛,樂曲中充滿著優美的旋律,又有近似古典協奏曲牢固的樂曲結構,所以變成他的器樂作品的代表作之一。第三號協奏曲b小調-作品61(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譜),鋼琴伴奏為聖桑自行重新編曲。
收錄拉羅·斯齊弗林 Lalo Schifrin 阿根廷鋼琴演奏家、作曲家,著名作品美劇"虎膽妙算"改編電影"不可能的任務"後依舊延用的主題曲「Mission: Impossible Theme」改編為小提琴獨奏單曲,鋼琴伴奏+小提琴分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