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全音樂譜出版社

伊那亞(e de le)是伊斯蘭教依善宗白山派開山鼻祖阿派克霍加國王的女兒,她能歌善舞。樂曲描述黑山派信徒發起暴動,阿派克命皇宮侍衛隊保護伊那亞逃離。出奔路途中,她時而回憶過去在皇宮歌舞的歡樂,時而驚覺當下被敵人追殺的恐懼。侍衛隊力竭而窮時,伊那亞也被殺身亡。同時收錄五線譜與簡譜,書後著有樂曲分析,內附獨奏DVD一片。
NT 95 NT 100
未稅:NT 95
全面性的民歌鋼琴教材,本冊依程度編排入五十首東歐民族風行的歌謠,歌曲流露該地區人民的生活、情感、民俗、歷史,全面地學習音樂及文化才能培養出音樂性及技術性兼備的演奏者。每首曲子都有教師(或較高級學生)伴奏的聲部。每一冊的最後都附有每一首樂曲的說明,介紹這些基本知識。
NT 238 NT 250
未稅:NT 238

Friedrich Dotzauer 杜超威為德國大提琴家和作曲家,創作了許多交響樂,協奏曲,歌劇,室內樂作品和奏鳴曲,以無伴奏大提琴練習最為聞名,練習曲著重技巧練習,加上旋律變化應用。

NT 114 NT 120
未稅:NT 114

Friedrich Dotzauer 杜超威為德國大提琴家和作曲家,創作了許多交響樂,協奏曲,歌劇,室內樂作品和奏鳴曲,以無伴奏大提琴練習最為聞名,練習曲著重技巧練習,加上旋律變化應用。

NT 143 NT 150
未稅:NT 143
普拉西多‧多明哥(Plácido Domingo )是當今三大「男高音王」之一,本書即是多明哥「四十自述」的點點滴滴,原文是「My First Forty Years」。由於多明哥是位誠懇、感情豐富、思想敏捷的歌唱家,故書中當他敘述某件事的時候,大部分會插入很多往事,因此時空變換頗大,有時候顯得雜亂,但卻也讓讀者在字裡行間感受到這位世界男高音最最真實的情感。
NT 143 NT 150
未稅:NT 143

在三十餘年的教學經驗中,筆者深深體會到李斯特多樣性的鋼琴作品對鋼琴教學的重要性。這些作品不僅能拓展學生的技巧,且其自然天成的音樂語法更能輕易地啟發學生的想像力。然而,這種平易近人的特性,卻使得李斯特的鋼琴作品,常被誤解為只是沒有內涵的炫技之作,而忽略了其學術價值。因此筆者想藉由研究李斯特《但丁詩篇讀後感﹒奏鳴曲式幻想曲》(Apres une lecture du Dante.Fantasia quasi Sonata)(以下簡稱為《但丁詩篇讀後感)及《B小調鋼琴奏鳴曲》(Sonata in b minor),來呈顯李斯特鋼琴音樂的深刻內涵

NT 285 NT 300
未稅:NT 285
第二年是在瑞士與義大利旅行所得的風物印象,是李斯特獨有的詩的意念作成的隨想錄。七首樂曲主要是在此地接觸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佩脫拉克、但丁的文學作品等偉大藝術作品而獲得的靈感,及許多加上附有詩意的標題樂曲。
NT 143 NT 150
未稅:NT 143
第三年為晚年在威尼斯與拿坡里,巡禮之年的最後一集作品大多是李斯特五十六到六十六歲的晚年作品,在這個時期李斯特主要的創作風格,是以感官的刺激轉向內省,與強烈的宗教色彩為特色,曲子間無連貫性和主題性,富有詩意、文學色彩。
NT 143 NT 150
未稅:NT 143

巡禮之年是李斯特晚期於心靈沈澱之時所創作的作品,由三套組曲組成,第一年以「風景」為對象所描繪的音樂,稱為「音畫」。以日內瓦為中心,到阿爾卑斯山各地旅行而寫下的作品,大自然的力量,與瑞士田園的美景,激發他的創作。

NT 114 NT 120
未稅:NT 114

李斯特寫了不計其數的鋼琴獨奏作品,但是以「奏鳴曲」為名的作品,卻只有b小調奏鳴曲。名為「奏鳴曲」,但是李斯特並未遵循制式的三樂章編制,而採用了單樂章,演奏時間長達三十分鐘的特殊安排。由於李斯特大量的吸收藝術品的特質、大量的閱讀文學作品,使得作品具有藝術的氣息,更注重樂曲在詩意的表達及想像空間。

NT 76 NT 80
未稅:NT 76

練習曲可以說是李斯特技巧的象徵,在李斯特的鋼琴作品中佔有極大的份量,『帕格尼尼大練習曲』與『5首演奏會用練習曲』,樂思表現更為成熟,李斯特想要表現的不僅是技巧,更是透過技巧展現音樂想像。

NT 171 NT 180
未稅:NT 171

十二首『超技練習曲』,除了炫技風格外,更含有豐富的音響效果,是李斯特想在鍵盤上表現出和帕格尼尼相同光芒的作品。練習曲可以說是李斯特技巧的象徵,在其鋼琴作品中佔有極大的份量,耗費了長時間才完成,李斯特將這十二首《超技練習曲》獻給徹爾尼。

NT 171 NT 180
未稅:NT 171

塔朗泰拉舞曲選自《巡禮之年-第二年補遺:威尼斯和拿坡里》,根據當地作曲家的拿坡里民謠旋律改編成鋼琴曲,為《巡禮之年》第二年補遺中最著名的一首。舞曲節奏輕快、明亮。

NT 76 NT 80
未稅:NT 76
李斯特為十九世紀重要的音樂家之一,經常將許多弦樂曲、歌劇改編為鋼琴曲,《弄臣模擬曲》改編自威爾第的歌劇《弄臣》。《魔鬼圓舞曲》取材於歌德的《浮士德》文學作品,華麗的《即興圓舞曲》為李斯特少為人知的作品,《送葬曲》為《巡禮之年-第三年》中的選曲。表現出李斯特華麗風格與驚人的創作力。
NT 95 NT 100
未稅:NT 95

《匈牙利狂想曲》與李斯特是密不可分的的,作品體現了對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深厚感情。取用民族音樂作為素材,以自由的樣式寫成幻想曲或舞曲,李斯特在演奏旅行的中途,經常在夜晚獨自進入吉普賽人小屋,欣賞他們的演奏或歌舞,記錄歸納,成為狂想曲的原型。

NT 171 NT 180
未稅:NT 171
顯示 511 - 525 / 994 (共 6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