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音樂譜出版社
第二冊收錄莫札特中後期的鋼琴奏鳴曲,脫離愉快與充滿活力的年輕世界,歷經失戀、失母絕望的痛苦體認到生命黑暗的一面,作品轉而具個人激烈的情感,中期作品,各異其趣,清新肯定,充滿自我的聲音。晚期作品,於傳統中脫離,形式與內容均發展到完美的程度。
莫札特的鋼琴作品,大都為教育目的而作曲,也時常被應用到鋼琴獨奏會上,旋律主題幾乎全是優美順暢的樂音,第一冊收錄莫札特早、中期的作品,早期音樂受義大利歌謠及法國作曲家的影響,洋溢著優雅風格。中期作品充滿個人情感的抒發。
莫札特與鋼琴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其創作的鋼琴種類非常多樣,最重要的仍為鋼琴奏鳴曲,大多是爲教育目的而做,樂曲優雅而流暢,樂譜完整收錄各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Mozart Nineteen Sonatas 十九首鋼琴奏鳴曲集。
音樂神童莫札特聲樂作品被認為是「親切的作品」,作品大部份屬於「民歌風格歌曲」(Volkstümliches Lied),旋律清新優美,活潑動人,有些歌曲甚至詼諧有趣,呈現多種音樂的個性,非常受到世人的喜愛與推崇。
此曲為優美土耳其風樂曲,符合「薩爾斯堡協奏曲」系列作品之最後壓軸氣氛的樂曲,整體感覺仍具有法國的影響,具雄偉規模,清澈開闊,德國風格色彩也逐漸發展,充滿朝氣蓬勃的青春活力,可說是莫札特青年時期代表性的典型音樂之一。
D大調第二號協奏曲,充分顯示出法國式優美的嘉蘭特(Gallant Style)風格,中間樂章可聽到法國喜歌劇音調的中間樂章行板旋律,以主奏小提琴引導總奏的反覆,中斷轉為小調,最終樂章採用法國式「輪旋曲」形式。
MOZART G大調第三號協奏曲擴大的樂曲規模、精確的技巧及樂曲表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可見強烈的法國風色彩,令人注目,莫札特首次在樂曲中建立主奏樂器與管弦樂之間的對話性格,表現強烈的自我風格,被稱為「斯特拉斯堡」協奏曲。
K. 261此曲可能是為了取代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 219的第二樂章而寫的樂曲,為薩爾茲堡宮廷樂團的其中一位小提琴家而寫的作品,採用慢板的E大調寫成,開闊的音樂主題賦予主奏樂器甜美旋律進行,展現出十分典雅而具效果的管弦樂法。K. 373 作於1781年,為小提琴獨奏與樂團所作。優雅的稍快板 Allegretto grazioso,二四拍。曲式為ABACA,曲型的輪旋曲式。K. 269是為了取代K. 207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的終樂章。然而,原本的樂章卻得以保留,而這後加的樂章,後來便以獨立樂曲形式發刊。慢板與兩首輪旋曲小提琴分譜+鋼琴伴奏譜
幻想曲不具有一定的形式,較隨興所至,以即興般作曲而成,具備奏鳴曲式的內容,洋溢著與貝多芬相比擬的深度與緊張感,具備力度與戲劇要素,以及豐富抒情性的作品。輪旋曲旋律輕快活潑,適合表現歡樂的氣氛,曲子的主旋律彷彿不斷地來回反覆,充滿著變化與趣味。
Mozart 的鋼琴奏鳴曲,可稱之爲珍貴的數枚鑽石。但以這些珍貴的鑽石來說, Mozart 的奏鳴曲在整個音樂史上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林金滿小姐寫作本書,在奏鳴曲的詮釋和敎與學重點等主要內容之前,也詳細分析了 Mozart 的學習歷程,時代背景及樂器的演進等等。這就如同戲劇一樣,有了完善的準備及排練,才能使演出更爲成功。
從歌詞內容的角度出發,不但在語韻和發音方面做探討、舉詩詞實例供讀者練習,並介紹了數十位重要的英、美作曲家以及他們的精彩曲目,希望能夠提供讀者一個較有系統的基本概念,在選曲、教學或演唱上能覺得方便。 [康謳紀念叢書:歌唱語文音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