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全音樂譜出版社

本研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析探討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鳴曲,內容涵蓋小提琴樂器的沿革及當時演奏之風格,並透過古典時期奏鳴曲的發展歷史背景,探討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中,創作素材之應用及樂曲架構與型式。
NT 238 NT 250
未稅:NT 238

曾經是貝多芬門下高徒的徹爾尼,同時又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敎師,在音樂史上這可以說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偶然。徹爾尼保存了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不受當時流行的音樂所左右,絕對遵守貝多芬的傳統,完成了音樂史上一項重要的貢獻。

NT 190 NT 200
未稅:NT 190
《D大調莊嚴彌撒曲》於1819年至1823年間創作,被認為是貝多芬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與巴赫的《b小調彌撒》齊名,都是古典音樂時期最顯著的彌撒,作品對伴奏和歌唱者而言,都要求相當高的技巧,貝多芬頻繁地使用節拍、力度和速度上的變化,營造了強烈的音樂效果。
NT 143 NT 150
未稅:NT 143

貝多芬鋼琴變奏曲第二冊,收錄貝多芬不同風格充滿變化的變奏鋼琴曲集,由此可見貝多芬的鋼琴創作獨特性,也顯露了貝多芬創作手法的演變過程。包括以「土耳其進行曲」為主題而聞名的變奏交響曲。

NT 190 NT 200
未稅:NT 190

貝多芬的鋼琴變奏曲代表了他整個創作生涯的重要特色,把一個樂想帶出各種不同的變化,出於對創作材料的一再專注推敲的精神要求,這個創作原則與貝多芬的本質息息相關,這正是貝多芬音樂所特有的,它不只表現在他真正的變奏曲形式裏,在他所有的作品裏這個原則總是佔著重要的地位。彈奏者可由此探究作曲者的創作源流。

NT 190 NT 200
未稅:NT 190

除了32首奏鳴曲,變奏曲與舞曲之外,包括了其他貝多芬的全部鋼琴作品。本版所包括的貝多芬鋼琴曲集,可以反映出他生命的每個階段「波昂時期」、「維也納早期」、「維也納晚期」的鋼琴作品。由其中可以洞察貝多芬發展的大概情形。作品中展現不同時期的時代風味。

NT 228 NT 240
未稅:NT 228

貝多芬鋼琴作品第二冊,收錄貝多芬中後期著名的鋼琴曲集,一方面遵循奏鳴曲的基本結構,另一方面將這種體裁擴展到近交響曲的規模和內涵。就貝多芬個人而言,鋼琴奏鳴曲是他作品中一個無可取位的曲種。著名曲目為「暴風雨」、「華德斯坦」、「熱情」。

NT 304 NT 320
未稅:NT 304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在鋼琴音樂的歷史中,聳立在一個至高地位的偉大文獻,這些作品被巧妙比喻成「新約聖經」一般。印證著貝多芬自身的發展歷程。它們體現了他一生所經歷的漫長的音樂和精神之旅,也是鋼琴作為一種獨奏樂器擁有日趨增強的力量的佐證。第一冊收錄著名的「悲愴」、「月光」、「田園」鋼琴奏鳴曲。

NT 304 NT 320
未稅:NT 304

貝多芬一生中共留有十首小提琴奏鳴曲,除第九號「克羅采」與第十號外,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大半都是早期,或早期邁向中期的過渡時期所創作,貝多芬受到莫札特的影響,以莫札特的傳統為基礎加以創新,使小提琴脫離伴奏角色,呈現不同樂曲風格。

NT 399 NT 420
未稅:NT 399

貝多芬在創作中期,開始出現沉潛而內斂,喜歡恬靜大自然景色的傾向,協奏曲中具有豐富的田園氣氛與牧歌的情緒,樂聲十分悠揚,在這當中,似乎也可以感受當時戀愛中的貝多芬,樂曲以十足的抒情性流動,端莊雄偉的方式進行。

NT 143 NT 150
未稅:NT 143

有感於現代音樂家在學習古典音樂、聽熱門音樂之餘,也能多了解一些現代音樂的語法,因此潘皇龍撰寫此書,條理分明的介紹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的樂派、音樂家及音樂作品,讓「現代人」能更了解現代人的「現代音樂」。

NT 190 NT 200
未稅:NT 190

兩年前,我們大瞻的推出了 「讓名曲活起來」這本書,嘗試與大家分享另類的音樂欣賞,其間獲得許多讀者或聽者的迴響,他們常常反應的同一句話就是「原來音樂也是可以這樣欣賞的」,並發現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可以這麼真切的抓住曲子的精神,發現自己可以這麼實在的悠遊在曲子的天地裏,能完全掌握欣賞中的每一樂段

NT 238 NT 250
未稅:NT 238

選擇主題較明碓的標題音樂,做為敲門磚,曲子的長度以十分鐘之内為原則。然後將曲子依其架構明確分段,再加上有趣的故事情節 ,並配上律動及節奏,希望學生運用豐富的想像力,配上引導式或即興式的肢體動作,讓整個身心投入音樂中,而渾然忘我。

NT 238 NT 250
未稅:NT 238
詠嘆調隨著歌劇的迅速發展在十七世紀末,人們不再滿足於宣敘調的平淡,希望有更富於感情色彩的表現形式而產生,歌劇中的詠嘆調一般主角的獨唱,像是戲劇中的“獨白”,表現出人物的特徵,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結構完整,需高度的演唱技巧,也常單獨作為音樂會的獨唱節目來演唱,收錄古典、浪漫時期著名歌劇選曲。
NT 171 NT 180
未稅:NT 171
詠嘆調隨著歌劇的迅速發展在十七世紀末,人們不再滿足於宣敘調的平淡,希望有更富於感情色彩的表現形式而產生,歌劇中的詠嘆調一般主角的獨唱,像是戲劇中的“獨白”,表現出人物的特徵,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結構完整,需高度的演唱技巧,也常單獨作為音樂會的獨唱節目來演唱,收錄古典、浪漫時期著名歌劇選曲。
NT 171 NT 180
未稅:NT 171
顯示 211 - 225 / 994 (共 67 頁)